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 A.彭德怀 B.林彪 C.粟裕 D.刘伯承 2. “斗地主”已经成为现在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 A.土地改革 B.西藏和平解放 C.新中国成立 D.解放战争 3. “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4. 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 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5.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6.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口号是历史的缩影,从中可直观地看到历史的真实。“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 如图:你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 ) ?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东方红1号 D.“神州5号” 9.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0. 下图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 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 11. 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2.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 A.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了(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西方殖民势力在中国完全消失 ④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 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 A.有利于解放台湾 B.有利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D.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5. 中国外交部的声明郑重指出:“必须把蒋介石集团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必须完全恢复。”这一声明得以实现是在( ) 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B.1972年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上 C.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会议上 D.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材料三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4)针对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5)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如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 砸烂“清华园”题字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一中的“反革命集团”具体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3)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乱了自己”的表现。 (4)以史为鉴,概括“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三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如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经连成一片。京津冀依然只有北京和天津经济比较发达,并没有形成那种真正的城市片区。雄安新区的成立,可以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区。当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全国南北方经济将更加均衡,中国延续千年的“南强北弱”“南富北穷”将在这个世纪发生重大的格局性变化。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中最大的是哪个? (2)图一和图二各代表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的开发目的何在? (3)根据材料三找出雄安新区的成立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4)说一说我国的对外开放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BAB 6-10CCCAC 11-15CDDDA 二、非选择题 16. (1)一五计划期间 (2)1956年,中共八大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5)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制定一定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17. (1)“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3)全国大规模的“夺权”运动和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4)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18. (1)改革开放。海南岛经济特区。 (2)图一: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图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目的:浦东的开发,可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3)形成真正的京津冀三角区,全国南北方经济将更加均衡,中国延续千年的“南强北弱”“南富北穷”将在这个世纪发生重大的格局性变化。 (4)使我们能迅速了解和学习世界的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眼界更为开阔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