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 南京 B. 北京
C. 西安 D. 洛阳
2. 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3. 李自成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     B.大顺     
C.大齐     D.大蜀
4.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
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
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
5. 清军取得平定噶尔丹与大. 小和卓叛乱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
A.清军执行只诛首恶. 不杀无辜的政策
B.大. 小和卓建立了割据政权
C.叛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D.平定叛乱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正义之举
6. 现年25岁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年轻活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源于清朝哪一位皇帝的赐予(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7.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 )
①引进玉米. 甘薯等作物 
②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盛产青花瓷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 
④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 清朝前期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
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
C.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
9.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新的工商业城市的形成和集镇的兴起,都使商业资本空前活跃起来。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
①北京 ②上海 ③南京 ④洛阳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0. 从长城的建筑设计看,下列能体现其最初建造目的的是(  )
A.在沿线险要处构筑关隘. 烽火台
B.阻断中原与北方民族的经济往来
C.城墙内部石刻图案精雕细琢
D.尽可能融合当地自然环境
11. 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  )
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B.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C.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粱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逵
12.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亲. 善. 诚. 信. 忠. 和”等丰富内涵的价值标准,这正是它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古代有众多的医学著述,要了解明代中医的发展,可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3. 明朝特务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锦衣卫 ②西厂 ③东厂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4.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5. 1793 年,马戛尔尼来到中国,他在日记中记载:“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据此可知中国(  )
A.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B.实行闭关自守最终导致了落后
C.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
D.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文化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征东,分镇藩服。”
材料二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 不断调整的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行政制度?始于哪个朝代?明朝取代它的机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丞相的设立始于哪个朝代?宋太祖时,相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哪位皇帝废除了丞相一职?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维护主权】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结合材料一指出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2)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你试举两例。
(3)为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的?
【西南加强管辖】
材料三 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è)签制度。
材料四
(4)册封达赖. 班禅与哪几位皇帝有关?金瓶掣签制度确立于哪一措施?
(5)驻藏大臣设立于哪年?其职责是什么?
【西北平定叛乱】
材料五 1757年,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6)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 小和卓叛乱的胜利?
18.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 经济. 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 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 《书》. 《诗》. 《春秋》. 《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三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 二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DBAD 6-10BACBA 11-15BDDAB
二. 非选择题
16.(1)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2)秦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往往不止一人,设副宰相若干,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3)明太祖。加强皇权,巩固封建统治。
17.(1)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②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下流求;③元朝时期,在澎湖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朝廷批准。
(5)1727年。政治上与达赖. 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 外交等事务。
(6)①大. 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破坏统一。②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
18.(1)考试内容在儒家的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格式要求八股(八股取士)(任写一点即可);
弊端:束缚了思想;扼杀了人才。(任写一点即可)
(2)现象:清朝实行文字狱;意图: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强化君主专制。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工业化的浪潮,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