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迫使外国烟商上缴鸦片110多万千克,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 A.林则徐 B.陈化成 C.琦善 D.关天培 2.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下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发生在虎门销烟期间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以下各项史实中,不能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提供证据的是( ) A.被迫再次割地赔款增开商埠 B.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 C.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4.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能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5.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颁布《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6.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7.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 A、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8.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与中国进行外交贸易 B.打开中国的市场 C.镇压义和团 D.占领中国 9.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0.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洋务运动没有实际内容,只是做做样子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目的 C.洋务运动是纸糊的老虎,唬人而已 D.洋务运动不应该发生 11. 中国的近代化在起步阶段从器物和教育等层次推进,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些层次的是( ) A. 圆明园 B. 京师同文馆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汉阳铁厂 12. 中国传统社会地位的排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最受人们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有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许多企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 A.张謇 B.荣宗敬 C.荣德生 D.严复 13.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14.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他也被杀,但他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也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值得人们永远敬仰。”“他”是( ) A.左宗棠 B.谭嗣同 C.康有为 D.梁启超 15. 下表反映的是一所近代新式学堂的部分课程设置情况。据表中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是( ) 时间(年) 课程内容 1862 英文 1863 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日文) 1867 增设算学、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等 A. 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黄埔军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等)。 ……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千米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规定,准许华工出国到英、法属地或其他外洋地方做工。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答出三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答出三点)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其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请回答: (1)李鸿章认为向西方学习应侧重于哪一方面?曾国藩主张试造外洋器物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3)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DB 6-10DCBAB 11-15AABBA 二、非选择题 16.(1)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增开的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获得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掠卖华工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北方大片领土;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清政府腐朽性质进一步暴露。 17. (1)李鸿章:觅制器之器;曾国藩:师其法剿发捻,勤远略。 (2)洋务运动。 (3)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8. (1)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阶级矛盾激化。 (2)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