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过程 开始: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三条战线:西、东、南三线三大战役: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开始: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宣战扩大:苏德战争爆发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发动国、军事集团 德国、同盟国集团与协约国集团 德国、轴心国集团性质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 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①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形成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二战胜利的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是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战的教训 (1)各大国在战争开始时不应推行绥靖政策,应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2)各大国应早一点消除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积极联合;(3)在战争初期对遭受法西斯势力侵略的弱小国家给与物质和道义上的帮助等▲二战的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团结就是力量。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台湾问题的现状(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赞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2)1988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并发表无耻谰言,宣称祖国大陆和台湾事实上就是两个国家,并要与祖国大陆建立所谓“国与国关系”。此言论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3)1999年,素有“台独”思想的陈水扁上台,变本加厉宣扬“两国论”,严重损害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也遭到国际上的一致反对。(4)为了将所谓的“两国论”合法化,陈水扁又导演了所谓的“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2004年3月20日,在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的导演下,公投开始。但遭到了绝大多数有良知的台湾人的抵制。所谓的“320公投”,遭到可耻的下场。这再次表明台独势力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得人心。“一国两制”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正确途径。(5)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再次向全世界人民重申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干涉的决心。同时也警告了那些妄图分裂中国、分裂中华民族的人。(6)2005年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如何认识当今海峡两岸的交流当前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说明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台独”等谬论都是违背人民意愿的,最终必将失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