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眉山)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太惨烈了。敌人有的是飞机坦克大炮,而志愿军战士只能靠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这就是最可爱的人。”老兵说:“趴铁丝网,堵枪眼很多,不光宣传黄继光一个。哪一个排上去没几个堵枪眼的,上去没几个趴铁丝网的?你不去趴铁丝网部队都上不去……”据此判断他们谈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抗美援朝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2.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新中国成立 D.减租减息 3.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5. 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民参加合作社 D.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 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错误,1961年初我国开始实施(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第一个五年计划 7.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 A.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 B.制造“刘少奇案” C.“九一三”事件 D.“四五运动” 8. 我们能清晰地接收到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随着这一报告,指挥中心宣布,我国第一颗_________发射成功。( ) A.“神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D.“长征一号”捆绑式火箭 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八大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中共十一大 10.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11. 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2.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B.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C.少数民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之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13. 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14.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 ) ①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②解放台湾 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15. 在如图所示大会上,中国取得的外交胜利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1957年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宪法保障】 材料四 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摘自2018《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重要法律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我国这部法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如图。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 砸烂“清华园”题字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一中的“反革命集团”具体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3)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乱了自己”的表现。 (4)以史为鉴,概括“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18.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就某一事件与日本进行谈判。谈判一开始,日本政府就将事前起草好的协议交给李鸿章,不容讨论,限期答复。李鸿章最后被迫在协议上签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我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被迫签订的是哪一个条约? (2)材料二中“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哪一重大成就?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BBD 6-10CBCAC 11-15BBACC 二、非选择题 16. (1)经济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 措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行业:重工业。 规划: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 (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 历史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7. (1)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3)全国大规模的“夺权”运动和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4)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18. (1)《马关条约》 (2)不承认旧中国与外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在平等的原则下建立新型外交关系。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国重返联合国) (4)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或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综合国力是外交活动的后盾,一定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