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党史内容教学指导与教学建议 课件(8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党史内容教学指导与教学建议 课件(89张PPT)

资源简介

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党史内 容教学指导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中的党史内容
百年党史的四个历史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八年级 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
建立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八年级 下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 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第8课 经济制度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9课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 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宏伟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日益密切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陆、海、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充分发挥党史教育价值 落实历史课程教育功能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遵循教育科学,尊重学生主体,体现学科特色
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基础,认知能力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现实
课堂教学重要途径:营造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私合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遵循教育科学,尊重学生主体,体现学科特色
充分注重加强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教研队伍应加强初中历史教研活动的系统化设计
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规律;
加强团队建设,注重示范效应;
努力促进历史教师均衡发展;
认真研究考试评价的全新转型。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
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
三、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务求实效
二是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
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 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 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 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
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
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 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完成的,都对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
课例: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上海市博文学校 刘艳老师
课程标准: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 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材内容:
平型关大捷;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教学活动建议:
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 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课例: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从学生主体出发,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个别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课例: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
切忌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
课例: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率先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民族先锋);
倡导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政治 领导核心);
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逐步成为 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和主要力量(坚持抗战和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关键认识:破除唯军事论。
课例: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直觉思维——理性思维
历史现象——历史认识
列举史实,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 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分析对比,了解抗日根据地在抗战过程中逐步发展 壮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作用。
思想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政治、战略、战术、作用 )
价值性认识
抽象性认识
考实性认识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 詹凯西
授课指导:北京市西城区研修学院 梁美秀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分析
构思
设计
学情
教学内容
思路
目标
活动
策略
分析
构思
设计
学情
教学内容
思路
目标
活动
策略
突出主线 整合内容
反思
设置问题链
以“道路”为核心
以“共情”为工具
教学反思
调动学生主动性
材料吸引
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梯度性问题
问题引领
丰富、生动、有必要的历史细节
教学目标的达成
“竹子”的意象与功能
秋收起义过程的复杂性
检验教学设计的是课堂教学的真实效果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深度研读课程标准,彰显党史教育价值
课程标准: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 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 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 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运用唯物史观,树立正确意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 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 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
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 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 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教学活动建议
●观看《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 者或见证人。
●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举办抗战歌曲演唱会。
●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 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 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教学活动建议
●组织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体会“中国人从 此站立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学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学习志愿军将士的爱 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结合最近召开的一次“两会”,谈谈“两会”的作用。
●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 展的重大意义。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 的必然趋势。
●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 设的成就。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 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 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
教学活动建议
●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通过近期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
●查找国庆阅兵的资料,看中国军事装备的进步。
●谈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结合身边的事例,讨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梳理党史知识结构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突出党史教育立意
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程内容: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一、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的需要: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新时期中国对原子弹的态度;
2.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原子能,人造卫星、航天技术、杂交水稻、生物技术等。
二、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1.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
2.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
陈景润等;
三、认识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意义:
1.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了国家综合实力;
2.促进科技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以历史眼光把握历史深度
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井冈山的“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根据地的“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性的,包括少数民族地区)
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再如:抗日战争胜利,联系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
新中国成立,将中国历史进行前后对比,彰显“新中国”的“新”。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以历史眼光把握历史深度
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教科书中的导语:
“它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它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
用又是如何体现的?”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创设感人历史情境
《外交事业的发展》
1.基于学生认识现实问题的立场,设计现实的社会问题(不是单纯的知识性问 题);
知道:什么是外交?为什么要搞外交?(外交的实质是什么?外交需要怎样的内外环境条件?)
了解:过去有着怎样的外交?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有哪些?
感悟:如何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今天的外交?今天需要怎样的外交?
2.要生动叙述历史人物的故事,而不是抽象历史名词概念。
认识:政治领袖的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外交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贴近实际生活,提升学生感悟
科学把握教育教学、学生成长和人才选拔的规律。
教学课例:《第9课 对外开放》
1983年,深圳工业产值达到7.2亿,比1982年翻 了一番,比办特区前的1978年增长了10倍多。
——武国友《邓小平的改革岁月》
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壮大,到了1983年,深圳人口从
2万多人增长到30多万人,市场上的蔬菜供应空前紧张。
——王穗明主编《深圳口述史》
李定
时任深圳财贸办主任
汕头市委派了5000名菜农去深圳
5000人跑了,怎么办?
“汕头的人不行就去广州找” 广州的5000菜农又跑了
为什么菜农总跑?
国家规定青菜菜价——每斤0.05元
深圳种青菜成本——每斤0.3元
——王穗明主编《深圳口述史》
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盒 火柴提价两分钱,都要到省委常委 会讨论决定。
——新华网《改革的开路先锋任仲夷》
突破旧体制,放开价格
青菜很快涨到1.2元
“人们开始怨声载道,我开始头皮发麻。”
“市委准备再过两周开会,取消我放开菜价的办法, 还要当场宣布如果再解决不了吃菜难题,就要撤掉我所 担任的财贸办主任的职务。”
——王穗明主编《深圳口述史》
“我心想,撤就撤吧,我也没有办法,但我还是要 这样执行。”
“由于深圳的菜价高,不仅本地种菜的人开始增 多,而且东莞等周边菜农也开始运菜来深圳卖。卖 菜的人多了,菜价自然就下来了。最终菜价降到4 毛钱左右就稳住了。”
——王穗明主编《深圳口述史》
讨论的视角——发现问题
生活维度:
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家庭生活与国家政策的紧密关系。
经济维度:
市场规律;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历史维度:
为什么进行开放;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哲学维度:
历史的进步发展趋势;建设者的辛勤奉献,领导者的智慧与坚韧;生产力的
解放是强劲迸发创造力的根本原因。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启发深度思考,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铸就学生价值观的层次水平,取决于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想认 识的高度。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历史思考,在理 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国家认知和政治认同。
教学课例:《第2课 抗美援朝》
“三八线”
一条军事分界线
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 共和国
(苏)
大韩民国
(美)
出兵?不出兵?
中国出兵入朝参战的原因?
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鸭绿江边。
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 放台湾。
中国与朝鲜关系的历史渊源:唇亡齿寒
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用飞机散发的传单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
中国
美国
钢产量
60万吨
8785万吨
原油产量
20万吨
2.6亿吨
发电量
45亿度
3880亿度
军舰吨位
4万
300万
军用飞机
60架
3.1万架
国民收入
150亿美元
2400亿美元
人均收入
24美元
1600美元
国防开支
10亿美元
150亿美元
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
美国红十字会的护士在釜山港为法军士兵供应咖啡
1951年2月,法军正在和面,准备烤制法式面包
感恩节美国大兵在享受火鸡腿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
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
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 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 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 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 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
打败美国野心狼
·
道联 格合 拉国 斯军

麦司 克令 阿, 瑟美

五 星 上 将
血战上甘岭
6万
1万
3.8平方公里
43天
900次
200万颗
2米
32颗
381个
特 级 战 斗 英 雄
黄 继 光
一 级 战 斗 英 雄
邱 少 云
冰雪长津湖
长十 眠八 异万 国三 他千 乡一
百 零 八 人
1953年7月27日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 在朝鲜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
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 荣誉,那就是成为了美国历史 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 战条约上签下名字的指挥官。
初中教科书中党史教育的教学建议
拓展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专题史书、名人传记、回忆录、影像资料、电影电视剧。
基本途径: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
红色资源: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
学习方式: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红色体验教育。
初中党史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切忌贴标签、喊口号等形式主义
以历史理性提升价值观念,切忌以论代史
注意情境体验与课本剧的区别。
注重跨学科知识联系,丰富历史认知
注重与地理、政治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知识联系
例如:“红军长征”与地理学知识;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慎用网络热点信息
严格执行国家对课程内容的规定要求
谢谢大家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