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2《法律保障生活》学案课型:新授设计者:日期: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研组: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认识法律的含义;3、明确法律的特征;4、了解法律的作用;5、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6、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特征;学习难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1、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___,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2、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_____的。经过一定的__________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__________制定的。3、法律由____________来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___________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____________、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4、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的运用必须以_______为前提。5、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____________。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___________,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__。6、?法律规范着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____________。7、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__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_____。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8、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_____________。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作用是什么?2.法律的含义是什么?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4.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合作探究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它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和规则。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锡市公安局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要求,严厉打击各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1月24日至2月6日,全市共依法查处妨碍公务、寻衅滋事、聚众赌博、哄抬物价、传播虚假及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案件39起,依法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99人。结合材料,说一说:法律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战疫期间,众多网友通过多种方式为武汉加油,但网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2020年2月3日,衡阳警方对自制视频咒骂湖北人民的刘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决定;2月9日,中山警方对网上辱骂钟南山院士的涂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决定;2月13日,盐城警方对网上咒骂援鄂医疗队的闫某作出行政拘留15日、罚款1000元的处罚决定对此,我们拍手称快。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激励,而不是冷嘲热讽、为人凉薄、满嘴污秽的谩骂。(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些特征?(2)从法律的作用角度分析对刘某、涂某、闫某的处理结果。3、材料一2019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受贿、隐瞒境外存款、滥用职权、内幕交易,对被告人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亿六千一百万元。材料二“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200多万件,但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均较法律实施前5年大幅下降,“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材料二从“大幅下降”到“社会共识”体现了法律的哪些作用?4、材料一: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于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材料二:在我国,行人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罚款。(1)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同意吗?(2)这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5、某市一建筑工程公司在市内居民区昼夜施工,严重扰民。为此,市环保局按规定对其作出了罚款3万元的决定,但该公司拒不执行。几天后,市环保局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作出了强制执行的决定。该公司在法律的强大威力下,不仅按期交付了罚款,并且作出了不扰民的承诺。(1)该案例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除此以外,法律还具有哪些特征?(2)该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作用有哪些?四、当堂达标见课时练习五、自学反思?查漏补缺?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1、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1)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公民的行为,让人们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对刘某等人的处罚体现了法律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3、(1)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大幅下降”说明: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说明: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4、(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是法治国家,必须做到依法办事。仅靠说服教育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人们的错误行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惩戒作用,给人们以警醒作用,让人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么做,对人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5、(1)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2《法律保障生活》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20年1月21日,徐某从武汉出发,22日到达霍林郭勒市。社区工作人员根据规定对徐某实施居家隔离。但隔离期间,许某擅自外出,多次主动和周边人群及亲属密切接触,致一人感染新冠肺炎,33人被隔离观察。2月8日,徐某自己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徐某以涉嫌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霍林郭勒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采取相关措施并隔离收治。徐某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体现了我国法律的特征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构筑起了坚强的保护防线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刑责年龄降低至12岁,严惩性侵猥亵未成年人,冒名顶替入刑,增加高空抛物,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犯罪等内容。这表明(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健全和完善③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惩罚④我国法律只对部分公民有约束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省级干部5人,厅局级干部715人……一般干部1.8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7.7万人,这体现的法律特征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4.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关爱呵护“留守儿童”细化监护人监护职责;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加强监管防止沉迷等觃定,成为本次修订的亮点,上述材料告诉我们()①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青少年的唯一法律②法律是制裁违法,惩罚犯罪的行为规范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④法律是规定公民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与道德、纪律等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下列有关法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法律是对全体违法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③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④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2020年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为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建章立制。这表明遏制餐饮浪费()①要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②要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③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④要把反食品浪费纳入法治轨道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7.我们在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B.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D.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需履行8.自2018年至今,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黑涉恶犯罪23万人;人民法院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对孙某某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依法判处死刑;坚持“打财断血”,坚持“打伞破网”。从法律特征的角度分析,材料说明()①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昆明市盘龙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原副局长张祥京在任职期间,被指控贪污公款1455万元。张祥京犯贪污罪,量刑4年零6个月至5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这表明()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依法治国能杜绝贪污腐败行为D.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10.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是我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对于“法律”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法律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③没有国家强制力法律等于零④不违法是我们做人的底线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形成扫黑除恶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依法严厉惩处“村霸”“街霸”“市霸”“行霸”。“扫黑除恶”专项斗争()①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②可以更好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和惩戒作用③有利于保障人们安居乐业④可以直接推动我国对外开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在羽毛球比赛中,宋某被周某击打的羽毛球打伤右眼。宋某将球友周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医疗、护理等各项费用,当地法院根据《民法典》中的"自甘风险"原则,驳回宋某的诉讼请求。这一判决反映了()A.法律无法保护每位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与赔偿权B.法律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C.公民在行使自由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权利D.公民行使权利的时候,应该依照法定程序进行13.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生物安全法B.淮安市委市政府举办2021周恩来读书节活动C.教育部要求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D.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罪犯孙小果执行死刑14.2021年1月10日,石家庄市高邑县文华苑小区居民韩某某(66岁,退休前系县公安局副局长)违反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不听从防控执勤人员劝阻,强行外出,并辱骂防控执勤人员,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这说明了()①法律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刚性社会规则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惩治腐败行为只有依靠法律的作用④我国对公安部门违法官员要加重处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5.2021年3月1日,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该案是高空抛物入刑后的全国首例判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有()A.法律对全体公民有普遍约束力B.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违法行为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民事处罚能有效保护公民安全二、分析说明题16.《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2021年月1日起实行。其中打喷嚏、咳嗽时遮挡口鼻,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自觉佩戴口罩;携犬出户采取束犬链等安全措施;不以发帖、跟帖、评论、人肉搜索、智能换脸变声等任何方式侮辱、诽谤他人等多项条款引发市民热议。有人认为:虽然这些“素质欠费”的行为容易惹出事端,但这些都是个人私事,上升到法律层面太小题大做了。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17.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年6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指出,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是怎样产生的?(2)习近平强调,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请谈一谈法律是如何保障人民生活的。参考答案1.C2.B3.D4.D5.C6.B7.A8.B9.A10.D11.A12.B13.D14.A15.B16.(1)“素质欠费”行为影响自身形象和社会评价,影响个人的人际交往,会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2)同时,“素质欠费”行为不仅是个人私事,它还违背社会规则,影响社会风气,甚至会影响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3)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出台《条例》约束“素质欠费”的行为,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文明有礼的社会氛围。17.(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游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整神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统编版七年级下第二节法律保障生活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新知导入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一生相伴,法律时刻在保护着我们。那么,法律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特征?又有哪些作用呢?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节法律保障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认识法律的含义;3、明确法律的特征;4、了解法律的作用;5、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6、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7、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作用;教学难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自学导航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9-9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2、作用是什么?3、法律的含义是什么?4、法律的特征有哪些?5、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新知讲解一、法律的特征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图片探究道德;纪律、规章;法律。法律。(1)图片体现了哪些规则?在这些规则中,哪一类最具有权威性?①社会将会混乱不堪,陷入彼此冲突之中;②我们要自觉遵守身边的规则,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重视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2)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规则将会出现哪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作用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无故迟到、旷课,是违反校规的无证驾驶、后悔呀!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校规校纪?探究分享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法律道德校纪校规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学校社会约定俗成监督、检查全体师生舆论信念自觉全体社会成员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力全体社会成员法律与道德、校规校纪有什么不同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通过(2)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有哪些?(1)视频说明了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制定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在法律的活动。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提案——审议——表决与通过——公布法律与其它规则的区别道德和纪律不由国家制定相关链接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前提。社会生活发展无止境,法律发展也无止境建设法治中国,立法任务仍很艰巨。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1)公共安全、个人信息需要专门立法;(2)电子商务安全方面需要专门立法,需要专门惩治电信诈骗行为的法律;(3)应加强公民的网络信息保护;(4)校园暴力频发,需要专门惩治校园暴力的法律。探究分享国家强制力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相关链接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纪律规章依靠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习近平:“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二、法律的作用【两部未成年人重要法律六一施行】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法律的作用一错误。我觉得应该进行法律处罚。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应受到法律处罚。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图片探究(1)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2)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3)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的作用二七年级学生小云的父亲买了一辆中巴,从事客运。为节省开支,小云父亲一直想让小云辍学帮他售票,但小云始终不同意。在父亲的执意要求下,小云被迫辍学。学校得知此事后,会同社区、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还表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探究分享(1)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法律的作用三法律的作用有哪些?(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法律是万能的。你的看法是什么?此观点错误。(1)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的作用只局限在自己的范围内,法律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还需要道德、规章制度进行补充。(2)这个观点夸大了法律的作用,与现代法治精神背道而驰。拓展空间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2020年7月9日,云南省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依法对2020年2月6日故意杀害两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马建国执行死刑。这说明了( )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马建国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④犯罪行为应当受刑罚处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课堂练习2、《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法,标志着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新阶段。该法律的制定和颁布体现出( )A.法律具有保护和教化的作用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C课堂练习3、2021年1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海警法。这表明(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④全国人大在行使决定权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A课堂练习4、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打掉涉黑组织344个、涉恶犯罪集团11675个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2943件,判处5年以上重刑犯罪分子53405人……不论时间跨度多长、不论案情有多复杂、不论背后“保护伞”层级有多高、“关系网”有多密集,都要让罪恶得到依法严惩,让公平正义得以昭彰。这说明( )①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实现公平正义只是国家的责任③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④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B课堂练习法律保障生活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板书设计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法典中规定了惩治网络侵权、禁止高利贷、治理高空抛物坠物等百姓所急所需,破解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1)运用“法律的特征”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有哪些特征?(2)运用“法律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什么意义?作业布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课题9.2《法律保障生活》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认识法律的含义;3、明确法律的特征;4、了解法律的作用;5、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6、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特征;难点法律的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一生相伴,法律时刻在保护着我们。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那么,法律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特征?又有哪些作用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节法律保障生活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以视频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9-94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作用是什么?2.法律的含义是什么?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4.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师生合作探究(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探究一:图片探究(1)(1)图片体现了哪些规则?在这些规则中,哪一类最具有权威性?(2)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规则将会出现哪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3)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交流点拨:(1)①道德;纪律、规章;法律。②法律。(2)①社会将会混乱不堪,陷入彼此冲突之中;②我们要自觉遵守身边的规则,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重视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3)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探究二:P90探究与分享(1)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校规校纪?(2)法律与道德、校规校纪有什么不同点拨:(1)道德、校规校纪、法律(2)探究三:播放视频《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通过》(1)视频说明了什么?(2)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点拨:(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探究四:相关链接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探究五:探究与分享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前提。社会生活发展无止境,法律发展也无止境建设法治中国,立法任务仍很艰巨。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交流点拨:(1)公共安全、个人信息需要专门立法;(2)电子商务安全方面需要专门立法,需要专门惩治电信诈骗行为的法律;(3)应加强公民的网络信息保护;(4)校园暴力频发,需要专门惩治校园暴力的法律。探究六:相关链接国家强制力说明了什么?点拨: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探究七:问题探究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点拨:(1)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2)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纪律规章依靠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探究八:播放视频《习近平:“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1)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2)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点拨:(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探究九:问题归纳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二)法治的作用探究一:播放视频《两部未成年人重要法律六一施行》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点拨:法律的作用一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探究二:图片探究(1)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2)材料说明法律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错误。我国是法治国家,必须依法办事。仅靠说服教育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让我们懂得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2)法律的作用二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探究三:材料探究(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3)材料体现法律有什么作用?点拨:(1)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还表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法律的作用三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探究四:问题归纳法律的作用有哪些?(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探究五:拓展空间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法律是万能的。你的看法是什么?交流点拨:此观点错误。(1)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的作用只局限在自己的范围内,法律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还需要道德、规章制度进行补充。(2)这个观点夸大了法律的作用,与现代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感受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感受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感受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运用图片直观引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运用视频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本内容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创设情境,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展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创设情境,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展示。运用视频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本内容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运用视频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本内容结合图片能更加详细的分析解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当堂达标见课时训练认真做题,同桌互改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法律有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评判、指引等作用,并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利,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应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积极用法律保护自己。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归纳知识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2《法律保障生活》.ppt 9.2《法律保障生活》学案.doc 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doc 9.2《法律保障生活》课时训练.doc 【两部未成年人重要法律六一施行】.wmv 一生相伴 哪些法律在保护你?.wmv 习近平:“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wmv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通过.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