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 溶液

资源简介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执笔人:李彩霞
一、学习目标
1.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能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2.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探究,通过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刻感受知识的生成,并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准备
1.在家帮妈妈洗一次衣服或洗一次碗。
2.调查了解干洗店的洗衣过程,洗衣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老师家附近有一家洗衣店,有一天送来了一批衣服,是化工厂的工作服,上边的污渍有氯化钠、硫酸铜、植物油、碘。假如你是洗衣店的工作人员,你打算怎么洗掉这些污渍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水能洗掉这些污渍吗?
实验方案:将五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硫酸铜、碘、植物油,再各注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水加入氯化钠中
将水加入硫酸铜中
将水加入碘中
将水加入植物油中
【思考讨论】
氯化钠、硫酸铜能溶解于水,这样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碘、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这样的混合物就不叫做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找出溶液和非溶液的区别吗?
【总结归纳】
溶液的特征是 。
【探究活动二】
实验方案:向盛有碘的试管中加入酒精(约为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向盛有植物油的试管中加入汽油(约为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 现象 结论
将酒精加入碘中
将汽油加入植物油中
【思考讨论】
刚刚我们自己配得了溶液,那么,你认为在溶解的过程中,水和汽油起了什么作用呢?
【总结归纳】
溶质是 的物质;溶剂是 的物质。
【思考讨论】
我们实验中制得的溶液中哪种物质是溶质,哪种物质是溶剂呢?怎样判断溶质、溶剂呢?
【总结归纳】
1.固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溶液中, 做溶质, 作溶剂;
2.液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溶液中, 做溶质, 作溶剂;
3.气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溶液中, 做溶质, 作溶剂。
【思考讨论】
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出示“雪碧”图片及标签)你觉得什么是溶液呢?
【总结归纳】
溶液是 。
【探究活动三】
实验报告:
实验 现象
将洗洁精加入盛有植物油和水的试管中,振荡。
阅读教材并观看乳化作用的课件。
【总结归纳】
(1)乳化是指 。
(2)乳化与溶解的区别是 。
(三)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四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2.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食盐 C.味精 D.蔗糖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溶质只能是固体
C只有水能做溶剂 D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
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
加压,水分子可以进入左侧的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
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的海水成分变化进行
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写化学式) 溶剂
碘酒
75%的酒精溶液
稀盐酸
生理盐水
五、课外延伸
观察你家的餐具上有哪些污物?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只用冷水、只用热水、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净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上述哪种方法清洗餐具最干净?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执笔人:李彩霞
一、学习目标
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学习准备
1.在蔗糖水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在碘酒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在食盐水中,溶质的小微粒是 。
2.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微观过程是 。
3.蔗糖溶解于水的微观过程是 。
三、学习过程
(一)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实验方案:
实验报告:
加入的溶质 加入溶质前的水温 溶质溶解后的水温 结论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思考讨论】
为什么物质溶解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播放动画)
【总结归纳】
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个变化,一种是 另一种是 。
2.物质溶解放热是因为 ,物质溶解吸热是因为 。
【探究活动二】不用温度计,检验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方案
装置简图:
(二)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四自我检测
1.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2.将等质量的NaCl、KNO3、NH4NO3、NaOH等4种固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等质量的水,盖好橡胶塞,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如右图所示。则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     ,理由是     。
3.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编号 溶液 溶质化学式
① 澄清的石灰水
② 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③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④ 38°“稻花香”白酒
⑤ 硫酸溶液
⑥ 家用醋酸
4.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 ,
你的预测 ;
因素② ,
你的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课题2 水“吃饱”了吗
——溶解度 (第一课时)
执笔人:耿志焕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会科学认识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二、学习准备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沙土 B.面粉 C.食盐 D.花生油
2.加快食盐(氯化钠)溶解速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等。
三、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一定量的水中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种固体溶质吗?
实验分组提示:各组同学可以从实验一、三、和实验二、四、五中挑选一组来做。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向一定量水中加入氯化钠
实验步骤:(1)室温下,向烧杯中倒入20mL水
(2)向烧杯中加 入5g氯化钠,搅拌;
(3)等氯化钠完全溶解后,再加5g,搅拌;
(4)……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第一次加入5g氯化钠,充分搅拌 氯化钠    (填“完全”或“未完全”)溶解 一定量的水中_____(填“能”或“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氯化钠
第二次加入5g氯化钠,充分搅拌 氯化钠    (填“完全”或“未完全”)溶解
第三次…… ……
实验二: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钾
实验步骤:(1)室温下,向烧杯中倒入20mL水
(2)向烧杯中加 入5g硝酸钾,搅拌;
(3)等硝酸钾完全溶解后,再加5g,搅拌;
(4)……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第一次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加第____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 一定量的水中_____(填“能”或“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硝酸钾
第二次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第三次……
反思:1.最终20mL水“吃”饱了吗?你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怎么让它“吃”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吃”饱的溶液就叫“饱和溶液”,尝试描述它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回忆刚才的实验过程,哪个时候的水是没“吃饱”的?
你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没“吃”饱的溶液就叫“不饱和溶液”,尝试描述它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增加溶剂和改变温度对溶液状态有什么影响?
实验三: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向盛有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与原液体相同体积的水,边加水边搅拌 剩余氯化钠固体_______(填“溶解”或“不溶解”) 加水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剩余氯化钠固体溶解,溶液的状态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
实验四:给饱和硝酸钾溶液加热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向盛有硝酸钾溶液的烧杯加热至沸腾 剩余硝酸钾固体_______(填“溶解”或“不溶解”) 加热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剩余硝酸钾固体溶解,溶液的状态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
(学以致用)现在的氯化钠和硝酸钾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呢?如何检验?
实验五:将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将热的硝酸钾溶液连同烧杯一起放入冰水中 ____________的方法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溶解的硝酸钾析出,溶液的状态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
注;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小结)增加溶剂和改变温度对溶液状态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对于一般物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以使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_________可以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所以,定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前提条件。
活动探究三:饱和硝酸钾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吗?
实验六: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几粒高锰酸钾晶体,静置 高锰酸钾晶体逐渐   ,无色液体逐渐变为  色。 饱和硝酸钾溶液   (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小结)1.定义溶液状态时,一定要强调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四:蒸发溶剂对溶液状态有什么影响?
(观看视频)海水晒盐
(小结)蒸发溶剂可以使____________(填溶液状态)溶液变为____________溶液,同时它也是一种使溶质结晶析出的方法。
活动探究五:升高温度是否一定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给试管里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加热(试管底部有过剩的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固体    (填“继续”或“没有继续”)溶解 升高温度  (填“能”或“不能”)使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推论: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能使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小结)完成下图,总结溶液状态转化的方法:
(学以致用)
1.有一份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欲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想让饱和的氯化钾溶液继续溶解氯化钾,可以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四、自我检测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很稀的溶液 B.很浓的溶液
C.可以继续溶解该物质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2. 一杯20℃的NaNO3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10克水有NaNO3晶体析出
B.降低10℃时,有NaNO3晶体析出
C.加入10克NaNO3晶体,仍有NaNO3晶体
D.在该温度下,加入少许NaNO3晶体,晶体质量不再减少
3.在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则( )
A.晶体质量减少 B.溶液变浓
C.晶体质量不变 D.溶质的溶解能力增大
4.把6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剂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溶液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D.剩余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5.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熟石灰④减少熟石灰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溶剂。能用来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降低温度 D.其他条件不变,加入溶质
7.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
8.(1)某氯化钾溶液在20 ℃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的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的 溶液。
(2)现有一瓶20 ℃时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试举出两种使它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9.一木块漂浮于5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A)。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改变的方式是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课题2 溶解度 (第二课时)
执笔人:耿志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2.初步学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学习准备
1.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 液 溶 质 溶 剂
石灰水
食盐水
硝酸钾溶液
碘酒
2.使一份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一份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初赛):溶解性的较量。
小竞赛:现在有硝酸钾、氯化钠、熟石灰和碘各2g,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藏”在水中。可供选择的有100g冷水(接近0℃)、100g热水(70℃以上)
一声哨响后,四种物质一齐分别跳入100g热水中,(可进行分组实验)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
硝酸钾:_______(填“全溶”、“部分溶”或“不溶”,下同)
氯化钠:_______ 熟石灰:_______ 碘: _______
比赛结果:硝酸钾和氯化钠以能全部溶解在水中而获得决赛权。
可见,硝酸钾、氯化钠、熟石灰和碘四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把_______在另一种物质里的____________叫溶解性,它是定___地认识物质的溶解能力。
“熟石灰”抗议,理由:我在等量冷水中溶解得会更多!
“碘”抗议,理由:我在汽油或酒精中溶解得也会更多!
可见,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外部因素有________;内部因素有 。
探究活动二:制定决赛方案(溶解度定义的探究)。
比赛项目:定量地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哪种物质溶解性更强?
(猜想)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限度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决赛方案)
方案一: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36克,饱和;
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63.9克,饱和。
则说明硝酸钾比氯化钠更易溶。
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向50克20℃的水中加入氯化钠18克,
向100克20℃的水中加入硝酸钾31.6克,都至饱和状态。
则说明硝酸钾比氯化钠更易溶。
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20℃ ,2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
则说明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性相同。
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1.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应该控制的条件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我们就能定量地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了,这就是“溶解度”。
2.尝试概括溶解度(S)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四要素”是: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②标准:__________________
③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④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2)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 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3)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 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4)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饱和, 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2.“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g”可简写为“20℃时,SNaCl =31.6g”,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的理解填表:
温 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在某温度时,400g水中最多能溶解X物质10g,则X物质在该温度的溶解度是( )
A. 40g B.10g C. 5g D. 2.5g
4.根据资料填空: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溶解度/g((20℃) ≥10 1-10 0.01-1 <0.01
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碳酸钙属于___溶物质,氯化钠属于___溶物质。
探究活动三(决赛):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强弱终决选(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过渡)如果不直接通过实验,怎样知道一定温度下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的大小呢?
方法一:列表法。
仔细阅读课本P36表9-1中所列出的信息,做答。
1.查出下列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90
氯化钠
硝酸钾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________而________,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
3.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否从表中准确查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在11℃、25℃、66℃、88℃时的溶解度,你发现了什么?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图像法。
1.根据P36表9-1中的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溶解度为纵坐标画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草图,图中可以表达什么信息?并分析图像法的优缺点。
2.读图中信息,填空。
据左图回答(1)—(6),据右图回答(7)
(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点和b点对应的硝酸钠溶液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点对应的硝酸钠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使此时的硝酸钠溶液改变状态。
(4)三条溶解度曲线中最陡的是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平缓的是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 _,
8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三种溶液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最适合用降温结晶的是____________,最适合用蒸发结晶的是____________。
(7)图中是熟石灰(Ca(OH)2)的溶解度曲线,表达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赛结果:经过几轮比拼,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内各有优势,赛成平手!
在t_________时,SNaCl > SKNO3;
在t_________时,SNaCl < SKNO3;
在t_________时,SNaCl = SKNO3
探究活动四:气体溶解度是怎么回事?
(思考)1.打开可乐盖时我们为何会看到有气体冒出?
2.给水加热时我们为何可以看到水中出现气泡?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性的外部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自学攻关)阅读课本P38最后一段,勾出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并做如下分析。、
气体溶解度的五要素是:(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__________________
(3)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1.解释下列现象: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浮出水面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
(二)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四、自我检测
1.在20 ℃时,测得50 g水中溶解18 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从实验中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饱嗝。请解释其中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4.1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是( )A.溶液:溶质=4:1 B. 溶液:溶质=5:1
C.溶质:溶剂=1:5 D. 溶液:溶剂=5:4
5.已知20℃时,20克水溶解了0.3克A物质成为饱和溶液,则该溶液的溶解性属于( ) A、难溶 B、微溶 C、可溶 D、易溶
6.如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 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填“>”“<”
或“=” )B物质的溶解度。
⑵ t3℃时,将50gA物质溶于1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⑶ M点的意义是 。
7.右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⑴M点表示甲、乙两种物质在______℃时,溶解度相等。
⑵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⑶要使这三种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都可以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外,还可采用的另一种方法(由曲线走势判断)分别是:甲采取____________;乙采取_______________;丙采取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小酸钾溶液和熟石灰
[Ca(OH)2]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的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烧杯
的水中加入浓硫酸,产生的现象是 ,
其原因是
;若向试管外烧杯的水中加入硝酸铵,
产生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溶质质量对溶液浓稀程度的影响
实验内容:在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g、1 g的硫酸铜粉末,再分别倒入10mL水,振荡溶解后,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试管编号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颜色深浅 浓稀程度
1 0.5 10 10.5
2 1 10 11
结论:
等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越 ,溶液就越 ;溶解的溶质越 ,溶液就越 。
探究活动二:溶剂的质量对溶液浓稀程度的影响
实验内容:向编号为3的试管中加入1g硫酸铜粉末,再注入20mL水,振荡溶解后,与2号试管对照,观察现象,填写报告单。
试管编号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颜色深浅 浓稀程度
2 1 10 11
3 1 20 21
结论:
等量的溶质中,加入的溶剂越 ,溶液越 ;加入的溶剂越 ,溶液越 。
探究活动三:溶质、溶剂质量不同时,溶液浓稀程度的比较
讨论:当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不同时,如何比较溶液的浓稀程度?
试管编号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浓稀程度
1 0.5 10 10.5
3 1 20 21
方法:1. ;2. ;
3. ;4. 。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
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含义是 。
探究活动四: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计算上述三种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2.走进生活:
氯化钠溶液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
1 45 205
2 50 20%
3 32 16%
在农业生产上,常需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吗?
通过计算,我总结出的关系式有: 、 。
(二)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三、自我检测
1.关于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克水中溶有5克氯化钠 B.5克氯化钠溶于95克水中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D.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9:1
2.20℃时,向4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5克食盐,则在20℃时该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质量分数(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欲将100克10%的硝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45克水 B.蒸发掉50克水
C.加入10克溶质 D.加入20克溶质
4.往75克4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6克硝酸钾晶体,搅拌后晶体全部溶解,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四、课外延伸
收集溶液标签,记录内容自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并计算。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2.能掌握溶液稀释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准备
尽可能多的找出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这些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
1.自学课本43页“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了解配制的基本过程。
①实验步骤:
②实验时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
3.思考讨论:可能有哪些错误的操作会影响配制的结果呢?
溶液浓了:
溶液稀了:
探究活动二:溶液稀释的简单计算
1.提出问题:如何把我们配制的16%的溶液变成10%的溶液呢?
方法:
2.讨论:如果加入xg水后变成10%,请同学们参考下图思考,加了xg水后,溶液的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变?如何把x计算出来呢?
改变的量:
没有改变的量:
计算过程:
归纳总结: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方法(假设稀释前溶液质量为MQ前,溶质质量分数为a%;稀释后溶液质量为M后,溶质质量分数为b%。稀释时加水的质量为M水)
(1) ;
(2) ;
(3) 。
3.巩固练习
①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用较稀的硫酸。要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②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2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的体积是多少?
(二)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四、自我检测
1.稀释某溶液时,下列量中不变的是( )
A.溶剂的量 B.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质量
2.实验室欲配置50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 、 、 。
(2)请分别说明右图中A、B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并加以改正。
A操作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
B操作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 。
(3)托盘天平称量完毕后,砝码应 ,游码应 。
3.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海水
淡水
加压
淡化膜
0
t1
t2
t3
B
A
温度/℃
50
溶解度/g
M


KNO3
Ca(OH)22
加Xg水
(50+x)g 10%
50g 16%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