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的阅读及问题的引导,实现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提升;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关系。 2.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3.运用资料、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2.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价。 【教学方法】 针对重、难点我选择的教法是情景设置、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法,选择这组教法的目的在于使内容更为直观,凸显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体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原则: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 【教学准备】 制作相应课件、地图册、教材图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自然界的获取和利用。尤其是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成为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在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世界的自然资源状况呢?今天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对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宝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二、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学生分组自学---讨论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 判断下列哪项是自然资源?阳光、铅笔、土壤、闪电、风、摩托车。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 1.自然资源必须是存在于天然界的,而不是由人为因素形成的。 2.必须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 3.资源的形式可能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也可能是以能量的形式。 学练结合:掌握重点判断下列哪项是自然资源? 海洋、鱼、煤炭、纸张、风能、电能、冰川、钢铁、铁矿、闪电、棉花、天然气。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提问】哪些是可再生资源?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属于可再生在原。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水资源、气候资源可以循环再现,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的生长繁殖。所以都是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或使用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形成周期很长,在人类历史时期使用完以后就无法再生,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 学练结合:掌握重点判断下列哪项是可再生资源石油、风能、水银、太阳能、金矿、磷矿、耕地、水能。 【承转】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三、自然资源与我们 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总结: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四、分布不均的自然资源 小组合作读图说出世界森林,铁,铜,铝土,煤,石油的分布的国家和地区。 【承转】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教师总结:可再生资源虽然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但是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是在人类合理利用的前提之下,可再生资源才能永续利用,而离开这个基本前提,或者说不合理利用,也会使可再生资源变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土地失去原有的价值。 【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度,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资源。 五、自然资源的利用 【学生活动】我们身边的资源利用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教师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观看一组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资源。 【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取之尽,用之竭。 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 节约资源,重复利用资源,重视资源更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节约使用。 具体措施:垃圾分类投放如: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有害垃圾:废电池、废荧光灯和过期药品;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花草、灰土。 补充材料: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学以致用:知识升华调查当地主要的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1.选题:选择与调查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 2.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目的,调查对像,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一般可选择: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调查时间,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可以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结果的原因及应对办法等。) 【教师小结】同时,一方面由于世界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世界很多国家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所以我们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 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可能体现《标准》的要求,注重图导,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互动,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的差异,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很大,因而个别同学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需教师在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七、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森林 水稻 煤 B.耕地淡水铁矿石 C.石油 闪电 工矿用地 D.野生动物草地噪声 2.对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B.寻找新的代替品 C.保护和促进更新 D.极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3.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能 B.核能 C.磷虾 D.针叶林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水平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月,人均水资源为1川,人均森林面积为1乃。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 )亿,是世界人口第( )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