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世界农业大国(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可以举例说明农业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和无可取代的作用; 可以说出广义的农业所包括的主要生产部门; 可以读相关的农业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和分析; 可以简述现代农业的几个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读“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及“我国主要农产业品产量居世界位次”,并进行对比,能说明农业条件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比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区别,能简述现代农业的生产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农业与“衣食住行”; 三、教学难点: 农业发展成绩显著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有位摄像师拍摄了一组照片,我们来世界各国人民日常都在吃些什么? 观赏组图。 吸引兴趣,引起学生对于日常饮食和农业的关注。建立初步的印象。 农业与“衣食住行” 1通常我们指广义的“农业”都指那些生产部门呢? 2“民以食为天”,农业与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除了“吃”,之外的联系? 3那生活中,有没有与农产品完全没有关连的生活用品。 4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其中,水稻、大豆、茶叶等、猪、鸡、鸭、鹅等起源于我国。 例举广义农业所包括的生产部门。 尝试举例农业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阅读《水稻的起源》 配合图片,进行举例,加深视觉印象的同时,进行记忆。 拓展思维,避免被“农业”所限制。 阅读,拓展知识面。 农业发展成绩显著 1刚才提到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为什么?试着从中国的气候、地形、人口等方面来解释。 2现代的中国,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我们具体来读两张图表。对应完成书P4的练习。 3那我们中国是如何实现农业发展,品种及产量的进步的? 4经过长时间的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5我国的农业取得了成就,辩证地来看,我国农业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呢? 复习中国的气候、地形和人口等方面的自然地理知识。 读《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图和《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统计图。 阅读书P4课文内容。 读《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世界领先》和《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及补充转基因。 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进行复习。同时尝试熟悉地理思维的训练。 读图能力练习,和数据处理能力的练习。 拓展知识面,为之后的现代农业作铺垫。 现代化的农业 1以前人们开玩笑地称下乡在地里劳作称为“修理地球”。因为当时农业生产方式传统。什么是传统农业?什么是现代农业,我们来区分下。 2那什么又是都市农业呢? 通过两段视频,来区分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简述各自的特点。 配合景观图片阅读书P6文字内容。 通过对比,建立直观的印象,区分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同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练习。 学法指导: 本课的教学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上手。首要任务是建立农业的概念,能简述广义农业所包括的生产部门。其中关于农业对生活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举例即可。农业发展成绩,需要进行仔细的读图,读出数据即可。其中关于农业发展的条件,需要对中国的自然地理知识有所回顾,略有难度。而最后的现代的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区别,能进行区分即可。 巩固:板书: 1、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2、农业发展成绩显著: 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世界第一。 发展农业方法:治水、灌溉、机械化、化肥、培育良种。 中国农业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少,产量不足全国需要。 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字眼,切实保护耕地。 3、现代化农业:利用科技力量。 中国现在仍以传统农业为主。 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