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2.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3.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下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6.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 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 A.第三个 B.第四个 C.第五个 D.第六个 9.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0.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大包干” 11.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2. 在衢州对口支援的新疆乌什县传诵着独特的“三字经”:“乌什县,大家庭,各民族,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家亲。”这一事实说明援疆工作有利于 ( ) A.和平统一 B.民族团结 C.民族自治 D.同步发展 13.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可以保留军队 C.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14.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15. 下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封面人物,上面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朝鲜半岛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1日,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金日成、朴宪永紧急致函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2018年4月国防大学徐焰教授作客《凤凰军机处》时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65年了,但是我们今天看起来其意义仍然是非常巨大的,一是我们打出来一个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在这场战争前50年,八国联军纵横中国北方,上岸才2万人拿下北京长驱直入,50年后16国联军来了,还没到中国边境呢,就被中国军队打得抱头鼠窜,中国人真的是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而且打的是世界军事最强国,大涨军威。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中国人站起来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取得了怎么的战果?抗美援朝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两位英雄分别是谁?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4)徐焰教授说出了这场战争的一点意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请你总结一下这场战争都有哪些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的召开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二 如图。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请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 (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5)失误中有成就,这一时期建成了哪些油田,结束了我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 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 近年来,一小撮分裂分子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以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破坏了党的民族政策。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一项什么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2)从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3)对少数分裂分子的暴力恐怖行为,你是如何认识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BCD 6-10CDBDB 11-15DBBDB 二、非选择题 16. (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领导人的请求。 (2)战果: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精神品质: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革命意志、自我牺牲的精神等。 (4)中国取得了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或为国内人民赢得了和平与安定。(答三点即可) 17. (1)是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王进喜,艰苦创业精神。(或雷锋、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4)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5)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王进喜。 18.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加快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援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手段残忍、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安定和谐、严重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损害人民利益、行为不得人心、阴谋不会得逞等。(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