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2. 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3. 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 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4. 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图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5.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7.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8.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②组建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③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④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把农村集体的土地承包给农民的是( ) A.广东江门 B.福建德阳 C.安徽凤阳 D.广东深圳 11.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重庆 B.南京 C. 深圳 D.杭州 12. 从2013年起,内地西藏班普通高中学制将由3年延长为4年,增加一年预科学习,以便于学生尽快适应内地班高中阶段的学习,这体现了 ( ) A.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关注 B.各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援助 C.全国各地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D.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援助 13. “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歌曲《东方之珠》中包含了( ) ①香港的历史悠久和百年沧桑 ②香港人的精神归属及家园情结 ③基督教的忧患意识和天命思想 ④华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情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15. 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朝鲜半岛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 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四 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 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17. 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哪些相同决策? (2)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具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回答出一条即可)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1951年,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提案。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这是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材料三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少美国战略界人士都表达了担心和疑虑。他们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意欲借此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控制欧亚大陆,并在国际秩序方面“另起炉灶”。 (1)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三,美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何种态度?如何认识美国的这种态度?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对外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DBB 6-10CCBCC 11-15CCCAD 二、非选择题 16. (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彭德怀。1950年。 (3)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17. (1)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 (2)中国共产党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回答揭开了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把握了当时的国情、正确认识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等。 18. (1)由敌对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怀疑态度;美国的这种态度是与事实不符的,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互利共赢的,不是用来进行政治渗透的。 (3)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实力;国家利益是决定外交的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