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向虎门海滩涌去。前往海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材料表明此事件(  )
A.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促使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限制了中英贸易的正常发展
D.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2.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虎门条约》使法国得到与英国同等的特权
C.《望厦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南京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3. 图片是历史的浓缩,它见证和诉说着历史。如图中的“废墟”是西方列强在哪次侵华战争后造成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军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是指(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天津
5.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这句话最能说明(  )
A.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
B.中国力避冲突,避战保船
C.中国是日本占领朝鲜的障碍
D.日本独吞朝鲜后入侵中国
6. 美国纽约《世界报》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图片与之相关的是(  )
A.亚罗号事件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马神甫事件
7.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8.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9.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 赔款. 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 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C.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10.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 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11. 随着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1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  )
A.金融业 B.交通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13.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本书都没有充分的. 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可见,维新变法失败是由于(  )
A.顽固派势力强大
B.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时冒进
C.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D.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14. 下图是戊戌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纸,其宣传的主流观点应当是(  )
A.有田同耕 B.自强求富
C.维新变法 D.师夷长技
15. 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它是(  )              
A.人民大学 B.清华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林则徐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1838年 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明显成效
1839年 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贩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后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依据大事记,概括林则徐一生集中领导. 参与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大事记,指出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的理由。革职理由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何种本质?
(3)依据大事记,林则徐充军伊犁的第二年清政府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
(4)依据大事记及以上问题,请用一句话评价林则徐。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二十九年,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十几天,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我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天国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国梦”终于要实现了!
(2)材料二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天国梦”最终实现了吗?
材料三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说明“天国城破”的原因及这场持续14年的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二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康有为公然诬蔑18世纪法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为“无道之甚”,替满清封建统治者策划防治中国人民革命的方法。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载湉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戊戌变法失败,宣告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出路。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材料三 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吗?肯定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1)据材料一,指出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 三,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ABAA 6-10CABDD 11-15DCDCC
二. 非选择题
16. (1)领导虎门销烟;参加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广东办事不力(或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军事失败)。清政府腐败无能(或腐朽没落)。
(3)清政府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7. (1)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
②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
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天国梦”最终没有实现。
(3)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内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8. (1)因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戊戌变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利于变法成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3)戊戌变法的成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