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这副对联描写的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汉高祖 2.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 ) 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B.宦官专权,权倾朝野 C.官员钩心斗角,结党营私 D.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 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顺治 C.皇太极 D.雍正 4. 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6. 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后七次下西洋 B. 最远到达大西洋沿岸 C. 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 D. 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7. 清初前期,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的行业是( ) A.纺织业 B.矿冶业 C.制糖业 D.制茶业 8. 清朝前期,我国商业发达,形成一些大的商帮,乾隆时期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的商帮是( ) A.徽商 B.晋商 C.浙商 D.粤商 9. 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的情形出现在( ) A.明朝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顺治时期 10.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 A.关汉卿 B.汤显祖 C.马致远 D.王实甫 11. 它图文并茂,全面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还流传到日. 英. 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作者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宋应星 1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 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4. 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人们称明朝科举为(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文字狱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15. 正当西方列强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东扩时,清帝国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日益显出疲惫的老态。“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原因是( ) ①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 ②不与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 ③使清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统一王朝。《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明朝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上面所示两位人物谁是明朝的建立者?填出番号(图一或图二)和姓名 (2)明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专制统治?任意写出2点即可 (3)概述明朝时,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写出两点即可? (4)通过对明朝历史的学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最突出的时代特色是什么呢?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对比表 航海家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发现:“中国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非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1)请回答郑和及其船队七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远航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材料一,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情况,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3)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尔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1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君主集权的强化】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文化领域的专制】 材料二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材料三 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网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材料二. 三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4)该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大清国门的紧闭】 材料四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5)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结合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由汉. 唐的对外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ACAA 6-10BABCB 11-15CDDDC 二. 非选择题 16. (1)图三,朱元璋 (2)A.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B. 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C. 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D. 采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任意两点即可) (3)A. 修建的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B. 明朝开始营建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C. 《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为世界医药学作出重大贡献; D. 《天工开物》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任意两点即可) (4)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17. (1)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 船队规模大。(答出2—3点即可得分)?? (3)中国的航海技术停滞不前。 18. (1)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维护集权统治。 (4)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 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闭关锁国政策。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6)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认识: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国家才有富强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