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砖瓦废墟中缓缓拉开大幕,这场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冷战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2. 冷战时期,尽管美国囤积了足以让苏联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但他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采取( ) A.科学技术的较量 B.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C.以“和平演变”为主 D.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并用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如下图),一步步走向分裂。导致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雅尔塔会议 B.柏林危机 C.美苏冷战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 最近,韩美不断推进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已经推进到与中国近在咫尺的邻国,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坚决反对,强烈督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这表明( ) A.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任重道远 B.冷战远未结束 C.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已经形成 D.恐怖主义频发 5. 知识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它最早出现在(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6. 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美国多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 B.英法德相继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7.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重点发展钢铁. 汽车. 电器生产 C.得到美国大力扶持 D.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 8.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匈牙利 D.罗马尼亚 9. 下图中的人物曾经是苏联最高领导人,他举起了苏联改革的大旗,因特别热衷于玉米的种植,被人送上了“玉米”的雅号。“他”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10. “它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和西北部,南临亚得里亚海,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在东欧剧变后,却一分为五”,上文中的这个国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南斯拉夫 C.匈牙利 D.波兰 11. “(他)充其量就是最后给苏联做手术的那个人,结果它上了手术台就没下来,但这病并不是他给的。”判断文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2. 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 友谊. 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 ) A.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 B.实现了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 C.建立起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 D.形成为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 13. 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 古巴 B. 海地 C. 巴拿马 D. 巴西 14. 二次大战后,不少亚非国家先后独立,其中1948年独立的国家有( ) A. 印度. 巴基斯坦 B. 菲律宾. 越南 C.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D. 缅甸. 锡兰 15. 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使这一地区长期动荡,问题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 A.伊朗 B.中东地区 C.阿富汗 D.巴尔干半岛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芙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 华约解散结束了战后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两极格局告终。。 请回答: (1)一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别签订的主要条约是什么?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时,苏. 美. 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积极作用? (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府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西欧各国为加强政治. 经济联合,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什么组织? (5)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你认为有哪些? 1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各国经济发展背后的规律值得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寻访美国经济成长之路】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1)材料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特点是什么?二战后,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原因有哪些? 【探寻欧洲走向联合】 雨果曾说:“(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2)请你用史实来佐证雨果的观点。 【探访日本的崛起】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3)材料中的抓住机遇“弃旧图新”,指的是什么事件?二战后,日本又是如何抓住机遇演绎在废墟中崛起的奇迹的? 【成果总结】 (4)重视教育;加强合作与交流;抓住机遇;发展科技;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大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30多个国家获得新生。 材料二 006年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欢聚一堂,共商中非关系发展大计。中国八份“厚礼”援助非洲,其中包括免除了非洲31个国家欠华到期债务156笔,总金额约109亿元人民币等。 材料三 50年来,中国为非洲援建了近900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为非洲50个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到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各国共签订了65个文化协定,已执行文化交流计划151个。请回答: (1)列举一件非洲独立运动中的史实。 (2)列举一件非洲国家在外交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史实。 (3)看过材料后,肖明感慨地说:“中国八份‘厚礼’援助非洲,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平. 合作. 负责任的发达国家形象。”你是否赞同肖明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4)中国与非洲合作的史实,体现了中国的哪项基本国策?今后,中国应该怎样继续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BCAB 6-10DDCCB 11-15DAAAB 二. 非选择题 16. (1)《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2)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对建立联合国有积极作用。 (3)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4)欧洲联盟或欧盟。 (5)战争问题. 人口问题. 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 毒品问题. 恐怖主义等。 17. (1)国家干预经济。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等。 (2)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先后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组成欧洲联盟。 (3)明治维新。实行了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利用美国的援助和朝鲜战争的军需订单,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4)美国的成功,西欧. 日本的崛起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你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能从中吸取哪些宝贵经验? 18. (1)纳赛尔领导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等。 (2)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非洲友好国家的支持。 (3)肖明的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口益提高,一个和平. 合作. 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阶段。因为从整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比较. 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①要全面开放;②必须把独立自主.;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的安全,;④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