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考点聚焦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一、新疆、西藏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西汉时: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唐朝时:唐太宗、武则天在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③清朝时: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②元朝政府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③清朝时,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些历史事实表明,藏族早已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农奴翻身走向新生活的原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如何看待“藏独”、新疆7·5事件、台独等行为:“藏独”(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实质上是在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国家分裂,他们的分裂行径和阴谋不可能得逞;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主权,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台湾、西藏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这一事实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任何想把西藏等国家领土分裂出去的图谋和行为不仅违背国际公约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而且是不明智的,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责任、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分裂祖国的阴谋行为,必将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谴责、抵制而失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当警惕并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等。 面对“三股势力”(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在新疆的暴恐和分裂活动,我们应持的态度和立场:坚决反对任何暴恐和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对暴力恐怖活动的态度: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决与恐怖分子作斗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度)的前提和目的:①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②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或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之间和谐发展;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防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为国防建设打下了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的共同之处: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有何异同点:都是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的产物;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都享受一定的自治权利;受中央政府管辖;都保障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等。 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及青少年如何认识民族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民族观:中国是由不同民族共同构成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族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要共同创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中央进行西部大开发。 国家(党和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确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等。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增强民族意识在国家发展不同时期的意义:在国家危难之时,可以挽救民族危亡;在国家和平时期,可以凝聚人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们应该树立的民族意识: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发展繁荣等意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当今我国应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一方面,要加强民族团结,民族交流;另一方面,对于破坏民族团结和进行民族分裂的行为一定要坚决打击。 怎样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决打击破坏分裂国家,民族团结的行为 如何处理现在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以友好和平交流为主,而不是冲突、暴力。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决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如何发展新时代的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既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因地制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共同繁荣的道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民族团结,民族交流。坚决打击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等。 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实现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民族关系(团结)问题的认识: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民族友好是中国民族关系是主流。②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各族地区的科技文化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统一;③民族政策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会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今天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对“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的感想: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的祖国文化,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发达与强盛;各民族之间有矛盾、分歧,甚至有战争,但友好交往、和睦相处是主流;党和政府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从坚持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出发,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言文字;与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四、国家统一 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经济上的均衡发展;政治制度的有力保障;与民族分裂势力的坚决斗争 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及启示:①认识: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中华民族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只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才能更强大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趋势。②启示:国家的大一统是我国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我国人民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今天,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把个人前途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国家分裂的势力,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我们应该加倍珍惜今天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局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实现祖国统一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国家和地区间的和平稳定,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特色措施及取得的成就:①措施:“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②成就: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或香港、澳门回归)。 对统一的认识:统一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不同的国家应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统一之路。 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五、香港、澳门 对“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创举的论证说明理解:“一国两制”政策在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同时充分尊重和考虑了港澳台的历史,通过“两制”维护了港澳台的繁荣与稳定。在“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下,香港和澳门都已经成功回归,并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因此“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创举。 促成香港问题顺利解决的因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英国的外交谈判。 中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主权不容讨论;香港现行制度不变,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香港(或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条件(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权利;新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符合香港(或澳门)和内地的实际;中国收回香港(或澳门)主权的坚决态度和坚定立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洗雪了中国领土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振奋了民族精神;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为推动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香港、澳门回归的认识与感受:①香港、澳门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②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关系血浓于水;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就香港暴乱谈谈你对香港未来发展的认识:我们必须牢记近代香港被英国割占的耻辱,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发奋图强,振兴中华,才能维护对香港的主权,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一国两制”在香港回归后20多年的持续发展下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所以要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才能保障香港的繁荣稳定;港独分子的暴行严重触犯了法律,必须依法严惩,才能维护香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暴力恐怖事件: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反恐力度;依法治国,强化社会治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为什么全国人大要通过“港版国安法”: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国安法的认识:这是对香港一国两制的维护和支持;体现中央支持香港稳定的决心;对外国势力干涉香港的有力反击;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为什么说港版国安法已经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当务之急:回归23 年来,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迟迟没有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机制存在漏洞;危害国家安全、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各类活动越演越热,影响香港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对香港现阶段状况的看法: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应坚持“一国两制”方针;要止暴制乱,恢复秩序;坚决支持全国人大通过涉港国安立法决定等。 为香港发展提建议:在国家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的情况下,香港必将发展得越来越好;国家安全是繁荣稳定的前提;支持统一、反对分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香港和平安全;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健全香港法制,促进香港繁荣;重视科技创新;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培养人才等 怎样才能实现香港持续繁荣稳定: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坚决反对境外势力干涉香港事务。 对香港青少年说一句话:没有国就没有家,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要自觉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国家统一。 当前香港应从澳门发展中获取怎样的经验:建立健全良好协调机制;加强社会各方面沟通;坚决排除外部势力干扰;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治理方式和发展路径;健全民主法治建设。 香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赠送《南京条约》影印件给静海寺纪念馆的现实意义:回顾了香港岛被割占的惨痛历史,有助于吸取历史教训;说明了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寻根同心活动表达了香港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香港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有助于香港的稳定发展和一国两制的推行。 “港珠澳大桥”能正式开通的前提条件:政治前提:“一国两制”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政治前提。经济前提:粤港澳经济联系加强(经济一体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我国经济科技水平飞速提升,桥梁建筑技术进步。 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从历朝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过程中得到的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支持和拥护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结合史实来说明“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与国家富强”的关系:①正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从而实现国家富强;美国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从而实现国家富强(美国通过内战维护国家统一,国家迅速发展);日本明治维新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从而逐步实现国家富强;二战后印度独立,逐步实现国家富强等。②反面:近代中国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从而无法实现国家富强等。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为维护祖国统一提建议: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扩大两岸交往,增进双方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入新的境界;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履行这一义务? 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对台问题的方针政策;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等。 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祖国的统一:中央政府应做出恰当的政治决策,采取维护国家统一正确措施;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维持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中学生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家统一):热爱祖国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径作斗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民族团结和国家巩固以及国家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该怎样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思想上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珍惜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并付诸行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履行维护统一的义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