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热点梳理——台湾问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热点梳理——台湾问题

资源简介

台湾问题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中国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明朝时,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朝时,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均在国际法上明确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签署投降书,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三次分离,两次回归)
(1)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年,荷兰殖民者人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3)第三次分离: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认识
(1)台湾问题形成的原因:1949年,蒋介石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将祖国和大陆人为的分裂开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造成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反对两国论,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中国政府本着一国两制的构想,想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政府也决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我们相信通过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台湾问题必将得到圆满的解决,任何台独的想法都不能得逞。
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认识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认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使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对台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与立场
(1)前提∕基本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立场:主张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影响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
(1)岛内“台独”势力活动日益嚣张,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2)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和阻挠,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障碍
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谈谈我国制定并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现实意义:《反分裂国家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分裂的法律;为有效打击台独势力,为对台方针的顺利实施,为捍卫国家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法律依据等。
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离出去的重大变故,如果出现外族侵占台湾,如果出现台湾当局无限期的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三个如果”是我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
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①有利因素:两岸中华儿女同文同种,实现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成功范例;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②不利因素:台独分子不断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等。
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国共两党曾经有过成功合作的历史经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党和政府采取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示范作用;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广泛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如何理解祖国(台湾)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增多。④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中华儿女血脉相连;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普遍认可;港澳的成功回归,提供了成功范例;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等。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历史角度: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大陆与台湾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祖先,血浓于水,有不可分割的情感。现实角度:“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国际认可;港澳回归提供了范例;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法律保障等。
对“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理解: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问题只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对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认识: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等,台湾和大陆的统一必将能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完成。
中国对台海局势的掌控发生的变化及原因:①变化:掌握了主动权(或由被动到主动)。②原因: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国防实力和军事装备的提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三、如何推动台湾回归进程
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或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中学生)应该怎么做:从小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坚决反对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努力学习,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等。
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政府)应该作何努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坚持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对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建议: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制造分裂,阻碍统一的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等分裂国家统一的行为。
为维护祖国统一(或促成台湾早日回归)提建议: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扩大两岸交往,增进双方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入新的境界;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一中一台”主张;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扩大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加强两岸高层的对话和往来;加强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破坏势力,在国际上争取舆论上的支持;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等。
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国政府、台独分子、美国政府、台湾人民写句心里话
(1)对中国大陆:坚决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2)对台湾当局:台独不得人心,必将失败,玩火者必自焚,识时务者为俊杰。
(3)对美国政府:我们也象你们美国人民一样珍视和平与统一,请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4)对台湾人民:两岸同胞一家亲,中华民族不忘本。
给蔡英文及民进党当局提建议:承认“九二共识”;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强两岸和平交流等。
四、海峡两岸交往∕交流合作篇
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
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1)变化:由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2)原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台独分裂的图谋不得人心。
从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得到的启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有利于和平实现祖回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如何看待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和平稳定地发展,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必将走向和平统一。
海峡两岸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活动的意义:有利于两岸人民共同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重温他的革命功劳、弘扬他的“天下为公、博爱”等精神;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人民深切怀念张学良而唾弃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原因及认识
(1)原因: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爱国的,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李、陈之流不顾人民的反对,逆历史潮流而行,妄想分裂国家,搞台独,是历史的罪人。
(2)认识:维护国家统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人必将流芳千古;分裂国家的行为必将受到世人的唾弃。
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一握”产生的影响:开始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巩固深化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了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推进了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凝聚了两岸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热情和力量;彰显了两岸中国人有能力在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



9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