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热点梳理——中日关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热点梳理——中日关系

资源简介

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近代中国贫穷落后、满目疮痍,它对我们中国的侵略延缓了我们中国现代化进程半个世纪之久。然而,给中国造成最大灾难、侵略我们最凶恶的敌人—日本,却迟迟不肯忏悔它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直到今天,日本仍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外患……
一、古代: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冲突初现
中日友好交往的例子:①早在西汉时,中日两国就有来往;②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日本遣唐使多次来唐;③日本学习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中日冲突初现:明朝中后期以后,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之时不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指当时的中日两国都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并都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侵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相逢之时不相识:指国门被打开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而中国虽经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仍然没有改变现状,反而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后来的中国历经百年的屈辱历史包括遭受日本的几次侵略,而日本却历经百年的强国梦,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国,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及侵华罪行
近代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①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②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对北京的抢劫;③1931~1945年,发动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的事变(或制造的事端):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②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京发动“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③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日本的侵华罪行(或制造的屠杀惨案):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侵华战争期间: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残杀中国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四、近代中日两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以史实说明,并论述原因。
(1)特征:中日关系对抗占主流(侵略与反侵略关系)
(2)史实: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或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40年代全面侵华)。
(3)变化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等。
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相同点: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都发生在中国境内;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同点:都是日本妄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战争的发动上的相同点:蓄谋已久;恶意挑衅;突然进攻;不宣而战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根本原因(最主要因素)在于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两次中日战争产生的不同影响: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近代史上中日两次战争一败一胜结果产生的原因中得到的启示:民族觉醒、民族团结是一个民族立于不败的根本保障;政府作为、敢于担当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正视中日关系史上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五、现当代的中日关系及影响因素
现当代的中日关系:①二战后: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但民间往来不断;②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进入友好和平交往时期;③当代:因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现了“政冷经热”的局面。
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反省问题
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日本领导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
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或障碍)及其原因
(1)影响因素:①历史认识问题:如否认侵华战争,否认侵略罪行,篡改历史教科书;②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等问题);③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④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
(2)原因:日本有军国主义传统;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野心也更加膨胀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日方应该谨言慎行,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让“台独”破坏中日关系,危害地区和平。
六、日本的错误行为∕做法、言论及看法∕评论∕感想
(一)日本的错误行为∕做法
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行为及说明的问题
(1)错误行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制造钓鱼岛争端,参拜靖国神社等
(2)说明的问题:日本否认侵华历史和战争罪行
日本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战争翻案的行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非法购买钓鱼岛等。
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或日本坚持错误态度的政治表现: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罪行,歪曲侵略战争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日本要求修改宪法到要求加入联合国;政府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等。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目的、实质、影响和我们的态度
(1)目的: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3)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态度:我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史实)的看法:当前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 他们否认侵华战争完全是歪曲历史,颠倒黑白,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众所周知,“九一八事变”、“一二八”、“南京大屠杀” 等血淋淋的事实,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我们青少年完全赞成中国政府的立场,对极少数右翼分子的倒行逆施表示最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历史不容篡改,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警惕,防止军国主义复活。
如何看待现在日本国内教育隐瞒当年侵略的史实:日本政府应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及时改正错误;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二)日本的错误言论
如何评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扬“侵略”性质尚未定论的行为: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是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历史不容篡改,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历史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有可能开辟未来。
用史实驳斥安倍晋三的“侵略性质尚未定论”的恬耻之音(荒谬之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从中国东北三省掠夺了大量的资源;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残杀中国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这是一种灭绝人性的侵略行径。
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或日本政府)提忠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战争是残酷的,人类需要和平,不需要战争;侵略者没有好下场,侵略者必败;像德国政府一样,承认历史错误,停止制造事端,不做麻烦制造者;牢记历史教训,与邻为伴,与邻为友等。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日本政府应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决不能让历史重演,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努力。
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史实,美化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等错误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要坚决抵制。希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
对日本侵华及日本右翼势力的所作所为的感想:中国人民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如日本的差距,看到中国面临的潜在威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和军国主义的复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只有国力强大,才能确保受侵略受奴役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总之,中华儿女必须牢记国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奋斗!
七、如何发展中日关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日本方面
日本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正视历史,反省罪行,以史为鉴,与邻为善,和平共处,开创未来。
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获得“重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主动承认侵略战争,忏悔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主动承担历史、战争责任;真诚向受害国和人民真诚道歉。
日本应为21世纪的中日关系做些什么: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二)中国方面
中国要不要与日本发展友好关系?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需要发展:在中日交往历史上,和平友好相处是主流;中日两国人民希望发展友好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双方都需要加强经济联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中日双方都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促进本国发展。
(2)停止发展: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犯中国、掠夺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日本缺乏资源;日本不断在中国周边区域制造事端,例如:钓鱼岛问题、东海油田问题,等等,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中国人民不应该与日本发展合作关系。
面对严峻的中日关系,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学好历史,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通过在班级、校园举办主题活动,帮助同学们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本性,帮助同学们增强爱国意识、史鉴意识、警醒意识;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国际时事、中日关系,多思考历史与现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为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学好历史,以史为鉴,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动嘴脸,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中学生的做法: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振兴国家;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三)中日双方
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中日两国应如何正确面对过去的历史:①日本:应深刻反省过去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停止美化侵略历史的错误言行,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人,放弃军国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②中国:应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提高综合国力,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如何正确面对当今中日关系:中日两国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中国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坚决捍卫领土主权。日本要认真对待历史和现实,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做负责任的大国。
如何正确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和则两利,争则两伤;中国的发展需要日本,日本的发展也需要睦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需要倍加珍惜等。
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①要加强政治互信。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②要深化互利合作。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尤其要加强能源、环保、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③要扩大人员交往。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团体、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未来中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中日应如何交往?
既要以史为鉴,正视历史,又要面向未来,和平发展;本着和平共处和睦邻友好原则,相互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和核心利益观;共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挑战;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两国人民的互信和了解,加强两国青少年的交流和互信。
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或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建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建议:日本应该正确的对待历史,坚决反对篡改历史、杜绝不和谐因素的扩展,中日双方应该加强政治互信和沟通,定期举行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中日双方的国民应该加强沟通,增强两国的民间沟通,增加两国人民的感情。
如何发展中日关系: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日本要勇于面对和深刻反省自己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纠正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行为,用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的看法: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两国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反对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等。
如何理解“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应该面向未来,共创和平与发展的新局面;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有助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勿忘国耻,不忘日本所带给我们的耻辱与灾难,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努力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青少年要立志振兴中华等。
对今后中日关系的看法: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既又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互相依存与合作的双重关系;中日两国应加强合作,和平友好交往,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日本必须承认历史,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日本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要成为地区麻烦的制造者;中日两国和则两利,争则两伤;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日本的发展也需要睦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需要倍加珍惜等。
对中日关系的展望: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开创未来等。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和钓鱼岛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等。
从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建立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要互补优势,互通有无;加强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政治互信,合作共赢等。
八、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
如何理解2014不是1914:即现在的中日关系不同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从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奥集团和英、法、俄集团两大欧洲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发动的一场战争。现在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绝不争霸。
如何理解2014更不是1894:现在的中国不同于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腐败无能、积贫积弱的清政府,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强大;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民族意识极大增强;中国建立了现代化国防钢铁长城,不会再出现任人宰割的现象。
为什么不能把一战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随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造成的;而现在的中日关系是因为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参拜靖国神社、企图抢夺钓鱼岛造成的,完全是由日本一手造成的。
九、中日战争论
当今,中国也大举提高国防预算,你觉得可以避免中日之间的战争么?为什么?
可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1894年中日之间的悲剧会不会重演?请说明你的理由
(1)不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经济全球化使两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主张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争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2)会。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美化战争,不能深刻反省历史;两国人民在历史问题上积怨的不断加深;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坚持原则毫不退让;美国支持日本遏制中国。
有人认为中日两国会因钓鱼岛问题再次开战。中日两国真会爆发战争吗?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并简述理由。
(1)不会爆发战争。理由:①和平和发展是世界发展趋势,中日两国不可能逆世界潮流而动。②现在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日经济联系密切,受经济因素制约,不可能开战。③当今世界正处在政治多极化形成的过程中,各国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中日也不例外。④两国人民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力量强大等。
(2)会爆发战争。理由:①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利用地区纠纷,激化矛盾,引发军事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②钓鱼岛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日两国没有妥协的余地,最终只能通过军事手段才能解决。③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不断挑战中国和平的底线,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④日本历史上曾多次入侵中国等。
中日双方处于一种竞争的敌对关系,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两国走向全面对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
(1)观点一:不同意。理由: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日经济应联系密切,不能全面对抗。当今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中日也不例外。中日两国人民爱好和平等。
(2)观点二:同意。理由:历史上日本曾多次入侵中国,我们要引以为戒。日本同我国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不能通过谈判解决。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不断挑战中国和平的底线。日本不承认战争罪行。










7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