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热点梳理——国共关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海南省中考历史热点梳理——国共关系

资源简介

国共关系
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④抗日战争(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关系演变:合作–分裂对峙–合作–分裂内战
第一次合作 对峙 第二次合作 对峙
北伐战争 十年内战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1—1945年 1946—1949年
一、国共的合作与分裂(两合两分)
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1)所处时期及时间: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2)合作原因: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共产国际的推动
(3)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或进行反帝反封的国民大革命)
(4)合作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5)合作成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6)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军阀内部矛盾。
第一次分裂
(1)所处时期及时间: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2)根本原因: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3)标志: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宣告破裂
(4)影响: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
(1)所处时期及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2)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3)目的: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日
(4)促成因素: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合作标志:1937年9月,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合作宣言,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合作成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7)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抗日的原因:日本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8)促使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因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初步实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愿望;国民党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9)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全民族坚持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共同抗战;国共两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第二次分裂
(1)所处时期及时间: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年
(2)根源:①阶级利益不同,阶级矛盾上升;②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③美国的干涉
(3)标志: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4)影响: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祖国统一大业至今仍未实现
二、国共两党的两次谈判:西安谈判、重庆谈判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时间 1936年底 1945年8月-10月(抗战胜利后)
中共代表 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根本出发点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解决方式 和平协商和谈判
结果∕成果 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谈判后的 国内时局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
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双十协定”被国民党撕毁,蒋介石挑
起内战
相同点 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感悟 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共两党合作有利
于民族国家,分裂斗争则不利于国家民族。
国民党一大和西安谈判的共同点:都为了国家利益建立了统一战线;都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等。
重庆谈判的背景:蒋介石为赢得发动内战的时间,同时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取主动;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中共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提出和平建国方针的原因:①经济:避免内战,建立一个统一国家,为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②民生:和平建国, 让人们不在战争中煎熬,利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是否因为蒋介石重新挑起内战而变得毫无意义:不是。谈判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寻求和平、追求光明前途的诚意和决心,再发生内战的责任不在共产党方面,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内外人士的支持。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精神和对中共所做努力的认识
(1)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2)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双十协定》的签署的作用:击破了国民党的阴谋,取得了中间分子同情,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方针,承认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
三、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认识
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2)决定性因素: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两个统一战线的名称: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的例子(史实)
(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2)四十年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国共关系的认识:①分则两伤:国共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但是,我们应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②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就没有各阶级、各党派的前途和利益,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③总之,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得到的启示: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如何看待今天国共再次合作问题: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有利于实现两岸关系正常化,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有利于带动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9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