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省内区域 第一节《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教学设计 【基本说明】 年级:八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山西教育出版社 所属的章节:第八章第一节 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并对其做简要评价;从位置气候、植被几方面说明西双版纳被称为“绿宝石”。 2.运用准备的各种动植物图片资料,知道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 3、运用地图,学会评价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4、能举例说明旅游业在西双版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 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材在介绍西双版纳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胜地时,安排了大量的图片,能很好的引起喜欢新事物、充满好奇、富于探究的初中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但离课标要求“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中继续重视地理地图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等。 【教具用具】 有关资料、彩图、课件及录像 【设计意图】 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构建基于现代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因此,本课的设计着重落实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用于课上展示。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为:植物小组,动物小组,民俗文化组,其他同学为游客。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前收集好各组所需要的资料,用于课堂展示介绍。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观看一段视频《西双版纳》,这里以神奇的_??????é?¨???__è????????è§?_和少数民族风情而_é???????????_,是中国的热点_????????????_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欣赏西双版纳的美景 直观的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能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并对其做简要评价;从位置气候、植被几方面说明西双版纳被称为“绿宝石”。 2.能举例说明旅游业在西双版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明确学习目标 做到有目的的学习 动植物王国 我们班今天是一组旅游考察团,目的地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请同学们登上飞机,大家一起神游西双版纳。首先我们要知道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 一、【自主学习】 阅读80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地理位置“图和80页、81页的课文,3分钟时间完成自主学习题。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 省南部,与它接壤的国家是 , 。首府 。 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 以南,属于 带。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有 、 、 、 、 、 等13个少数民族,以 为主。 4、流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河流是 ,河流流动方向是 , 流出境外叫 。 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享有“ ”和“ ”等美誉,是我国版图上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西双版纳到了,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热带植物园”,请“植物小组”来介绍“西双版纳热带植物”,课件展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图片” 接着参观“野象谷”,请“动物小组”来介绍“西双版纳热带动物”,展示“西双版纳热带动物图片”。 (过渡)西双版纳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与它的气候有很大关系。 读81页“景洪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判断它是什么气候类型? (归纳总结)独立完成p83的活动题。从不同方面分析西双版纳称为“绿宝石”的原因 (转)西双版纳不仅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旅游资源,还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3分钟时间,阅读p80-p81的图文资料,完成自主学习。 “植物小组”和“动物小组”介绍西双版纳丰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 根据地图提示,引出思考题。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没有像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做好课前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旅游胜地 读84页“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图”,说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主要旅游景点。 (过渡)我们已经参观了热带植物园和野象谷景区,现在我们来参观民族风情园。 请“民俗文化组”介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课件展示图片。我们傣族的一些文化,想一想,以下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将旅游业发展为它的支柱产业。 【合作探究】 读85页——86页”积极参与“的资料和图表,分析旅游业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知识拓展】 2014年10月20日,野象谷景区门口、小勐养收费站,旅游协会的“执法”人员,围堵拦车,围殴他人。在坐拥热带雨林,展现异域风情的西双版纳这片国内知名旅游市场上,协会“执法”、高额回扣、垄断经营的现象,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可谓面面俱到,旅游协会扮演了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 1、阅读资料,分析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原因? 2、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趋势,说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师小结)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游客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实践探究】 1、说一说,宁夏有哪些旅游资源? 2、 资料: (课件展示) 阅读资料,旅游业对宁夏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吗?请同学们针对宁夏的旅游业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想一想,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3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每组派代表交流成果。 畅所欲言,说说家乡的旅游业。 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引导学生分析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达到“兵教兵”的效果。 迁移运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知识梳理 对本节课的知识做总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当堂检测 要求:1.6分钟时间,独立完成。 2.字迹工整。 3.答案出示后,1分钟时间,同桌互批。 4.正确的学生给有错误的学生讲解。 按要求完成当堂检测题。 巩固练习,检测教学效果。 回顾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并对其做简要评价;从位置气候、植被几方面说明西双版纳被称为“绿宝石”。 2.能举例说明旅游业在西双版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对照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教师收集反馈信息。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从西双版纳和宁夏两个区域中选取一个,为其做一个宣传标语。 (视频展示宁夏的旅游资源)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