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应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D.洪秀全
2. 鸦片战争击碎了清王朝“天朝大国”的美梦,也宣告了漫长的中国古代的告终,中国由此进入了近代社会。中国近代史为什么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
A. 中国紧闭的国门在外国舰船利炮的攻击下被迫从此打开
B. 清政府从此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导致中国革命的阶级发生了变化
3. 1860年,攻入北京,闯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  )
A.英法联军 B.俄美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4.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是因为两次战争(  )
A.对中国的危害相同
B.都是由英国发动的
C.性质和根本原因相同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5.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 保守性. 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爆发背景 B.性质
C.影响 D.失败原因
6.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对下图被称为海军之魂的清末海军名将. 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的称赞,他是(  )
A. 丁汝昌? B. 邓世昌?
C. 林永升? D. 刘步蟾
7. 近代,中国人进入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里做工,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瑷珲条约》签订后
8.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9.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02年的东交民巷》电影的导演,在反映当时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在举行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
10. 19世纪70年代,中国东南海疆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新式学校 B.创办民用工业
C.设立翻译馆 D.筹建海军
11.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 强迫. 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那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1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艰难成长起来的。下图所示材料反映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  )
A.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差
B.海外华侨们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极为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13.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4. 如图,某班同学要出一期历史知识墙报,下列图片应归属于哪一个标题?(  )?
A.英勇的反封建斗争
B.近代化探索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血肉筑长城
15. 下图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
A.兴办洋务 B.兴办学堂
C.停止科考 D.结束帝制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鸦片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如右图所示
(2)请你写出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通商口岸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放通商口岸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1842年9月,清朝政府官员董宗远上书道光皇帝,认为《南京条约》的签订,“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或者你自己有什么新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17. 近代前期,中华大地遭列强入侵,狼烟四起,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让我们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探究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连环“话”抗争】
材料一
(1)上面两幅连环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个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连环画承载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历史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信件. 日记“载”侵华】
材料二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 1900年1月20日的日记里,瓦德西记载:“很遗憾那么多珍贵物品被以最粗鲁的方式对待,都被毁掉了……很幸运德军没有参与官方的抢劫行动。因为在天津之战中我们只有300人参加,而且事后根本没有进城。而北京,德军是在抢劫结束之后很久才到达的……在国内如果人们想象这场战争是为传播基督教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话,他们肯定要感到幻灭了。自从三十年战争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劫掠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的。”
(2)雨果的信和瓦德西的日记里分别记载了列强发动的哪次侵华战争的史实?两则材料共同揭露了列强侵华的哪一罪行?
【漫画“聚”条约】
材料四
注:绷带上的字为: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伊犁条约……
(3)以上漫画绷带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涉及哪一对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4)通过以上活动与探究,你有什么感悟与认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
材料二 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之地,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海防事起,力求振作,采购战舰. 军械,创设电报. 邮政,皆该衙门专之。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能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并概括表中所示军事工业的特点。(两点即可)
(2)据材料二,归纳总理衙门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应对大变局的结果。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评述洋务运动。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ACD 6-10BCCCD 11-15CDDBC
二. 非选择题
16.(1)主要原因: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企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工业品。
2)口岸:A.广州;B.厦门;C.福州;D.宁波;E.上海。
影响: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通商口岸成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破坏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主权. 司法主权. 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1)农民阶级。 
作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罪行:抢劫破坏。
(3)赔款问题。 
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弱国无外交”;列强侵华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18.(1)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特点:采用机器生产;技术力量依赖外国;分布在沿海地区;取得一定成效。(其中两点即可)
(2)主要职责:自强求富;海防;通讯。
效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增强了清政府的国防力量;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