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2.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大震荡的年份。下列事件,哪几项全都发生在1644年( )
①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 ②明朝灭亡 
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④李自成建立政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C.②③④
3. 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下列哪项? (  )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治时期
4. “开心辞典”有这样一道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他立志抗倭的决心,他是谁?(  )
A.戚继光 B.岳飞
C.康熙帝 D.努尔哈赤
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清朝初期就设置了台湾府,当时台湾隶属(  )
A.福建省 B.浙江省
C.江苏省 D.广东省
7.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  )
①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 
②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盛产青花瓷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 
④富人积极从事商业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 下列属于晋商贩卖的商品有( )
①粮食②食盐③典当④绸缎⑤木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 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
A.关汉卿 B.白朴
C.汤显祖 D.马致远
11.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12. 明朝读书人为实现“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梦想。他们应该(  )
A.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B.学会吟诗作词
C.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D.曲谱剧本信手拈来
13. “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采取此种统治措施的是(  )
A.皇太极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4.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其原因不包括(   )
A.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更盛
B.官僚机构臃肿,出现财政危机
C.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虚弱
D.调整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5. 1793年,马戛尔尼来到中国,他在日记中记载:“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据此可知中国( )
A.开始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
B.实行闭关自守最终导致了落后
C.开始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
D.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文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待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材料二 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六年(1626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
材料三 ……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1)材料一记录了明朝陕西北部遭受旱灾的情形,当时的受灾农民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2)材料二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材料三崇祯皇帝自杀,标志着明朝的灭亡。推翻明朝的农民军领袖是谁?其最终结局如何?
17. 风光秀丽的雪域高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的治理,西藏爱国僧众拥护中央、维护统一,在这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清政府颁赐的金瓶有何作用?
(2)驻藏大臣衙门遗址现已成为西藏旅游的一个景点,请你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解说。
(3)图三为位于河北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碑,碑文写道:“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这句碑文是什么意思?
(4)请你为三幅图片确立一个学习主题。
18.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到达最远的地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BAA 6-10AACBC 11-15BABDB
二、非选择题
16.(1)庄稼颗粒无收,人民食野草、树皮和石块充饥,灾难深重。
(2)气候变冷、自然灾害严重。不是。根本原因是明朝政治日益腐败。
(3)李自成。李自成在推翻明朝的统治后,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夹击李自成,李自成交战失利,最后失败。
17. (1)通过“金瓶掣签”,决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2)驻藏大臣设立于1727年,清朝法令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我国百余年来天下太平,民族和睦,内地和边疆如同一家。
(4)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18. (1)前提:明朝初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