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美苏之间长达44年的“冷战”局面的开始与下列哪个美国总统有关(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2.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科技企业在未来7年向中兴供应芯片和各种软件。有观点认为,这使得中美经贸关系更加脆弱不堪,标志着中美两国进入经济冷战。回顾历史,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马歇尔计划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建立欧盟 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军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4.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就这样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材料中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是( )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条约》 D.《欧洲联盟条约》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外交大臣说: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它却掌握了大约50%。文中“它”应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联邦德国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 A.二战后欧洲各国之间合作增强 B.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D.西欧国家欲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7.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日本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 A. 推行国有化 B. 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 C. 制定经济计划 D. 加大科技投入 8. 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改革。其中改革成效较为突出的是( ) A.匈牙利 B.东德 C.苏联 D.南斯拉夫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提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崩溃的经济。1949年,苏联也成立了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的组织,它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北大西洋组织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欧洲联盟 10. 20世纪80年代,东欧部分国家发生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民族构成的变化 D.文化观念的变化 11. 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 在万隆会议上,各与会国家都能赞同的目标是( ) A.反对殖民主义 B.反对共产主义 C.反对教权主义 D.反对资本主义 13. “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与这句话有关的事件是( ) A. 印巴分治 B. 纳米比亚独立,非洲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 古巴人民起义,建立革命政府 D. 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14. 二次大战后,不少亚非国家先后独立,其中1948年独立的国家有( ) A. 印度. 巴基斯坦 B. 菲律宾. 越南 C.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D. 缅甸. 锡兰 15. 对于中东地区局势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阿以双方都认识到,战争解决不了冲突 B. 1993年的华盛顿宣言使中东和平出现了曙光 C. 暴力冲突仍时断时续 D. 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平即将实现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 柏林. 布拉格. 维也纳. 布达佩斯. 贝尔格莱德. 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我们肯定地必须不让那件事重演。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的《富尔顿演说》 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的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3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 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诖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 ——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的“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从材料上看,丘吉尔对战前英. 法. 美推行的政策持何态度?请根据材料说明理由。 (2)丘吉尔说的“铁幕”是如何“降落”的?为何他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说的目的何在? (3)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指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杜鲁门和丘吉尔的演说有什么共同点? (4)材料三中为何重提“慕尼黑政策”?从三则材料中可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7.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也在实现它的大国梦。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微软. IBM. 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实现大国梦的过程中其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日本在列强炮舰的逼迫下,痛苦而艰难地迈出开国的第一步,这一步对日本来说是噩梦的开始,也是衰弱到极点后再度强大的转折点。……二战以来,日本总是对自己政治上的“侏儒形象”耿耿于怀,日本认为要实现大国梦,必须发挥“正常”国家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的“噩梦”和“大国梦”分别指什么。 材料三 1950年—1991年美国. 西欧. 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西欧. 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比重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及他们为实现这一变化采取的共同措施。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从美国. 日本. 西欧的发展中我国可以学习到什么经验。 1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又依稀看到那位矗立在欧洲东方的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大国解体漫画 材料二 “‘老大哥’之死无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对其又爱又恨的情怀体现在后来的各种争论. 研究之中。更重要的是,中国如何越过它的废墟,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1)观察材料一中的漫画,判断“某大国”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老大哥’之死”的含义?为挽救“老大哥”之死,有关势力曾作出什么努力? (3)结合材料一. 二,分析“老大哥”之死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历史属于过去,我们必须展望未来。从“老大哥”之死. 东欧剧变等事件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ABBC 6-10BBACA 11-15DADAD 二. 非选择题 16. (1)指第二次世界犬战。对英. 法. 美推行的政策持否定态度。因为丘吉尔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2)苏军在打击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过程中,进入到一些东欧国家。原因:这些国家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效仿苏联斯大林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目的: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强硬政策。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认为社会主义的威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都主张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 (4)号召社会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与帝国主义国家作斗争。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17. (1)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和全球化。 (2)噩梦:西方国家的入侵; 大国梦: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3)西欧. 日本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措施: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4)重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苏联;根本原因:长期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得不到纠正,导致国家严重的危机。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西方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外部原因。 (2)一指苏联分裂成15个国家,二指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八一九事件”。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