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_____城市郊外。( )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2.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十三朝古都,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古代曾占领今西安并建立政权的农民领袖有( ) ①陈胜 ②黄巢 ③朱元璋 ④李自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 17世纪初,建立清政权,后入关统一全国的是( ) A. 契丹族 B. 党项族 C. 蒙古族 D. 东北女真族 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我们应该主要向他学习( ) 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 5.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岳飞 6. 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文物见证了( )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7. 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引进南美洲作物新品种 ②丝织业. 制瓷业发达 ③商品经济活跃 ④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⑤出现了著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 清朝前期衣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对黄河.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④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⑤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9. 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0. 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的( )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11. 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学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一组图片分别为“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单刀赴会”. “挥泪斩马谡”。你认为它们可能取材于(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2. 目前全国共有三处曹雪芹纪念馆,其中北京的纪念馆坐落于北京植物园(原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所在地),被专家普遍认为是他晚年著书之处“西山黄叶村”。曹雪芹在此处所著之书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13. 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在家生闷气,监视他的人认为有可能是对皇上不满,就偷偷地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监视国子监祭酒宋讷的人应该隶属(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按察司 D.锦衣卫 14. 下列能体现明清专制制度加强的是( ) ①文字狱 ②修长城 ③废丞相 ④军机处 ⑤满蒙联姻 ⑥锦衣卫 ⑦东厂. 西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⑦ D.②④⑤⑥⑦ 15.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________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读史明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自有戚爷会抵挡。 ——明朝东南沿海一带哄儿谣 材料二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同志撰写的一幅对联 材料三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祖国版图基本奠定。 ——七年级·历史·北师大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戚爷”指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被郭沫若誉为“一代英雄”的是谁?郭沫若对他做出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从“戚爷”. “一代英雄”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4)清朝前期在民族政策方面恩威并施。 ①清朝政府坚决镇压了那些分裂叛乱活动? ②清朝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曲脸谱 材料二 人们这样评价昆曲:“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 材料三 (1)昆曲何时成为一种全国性剧种?结合材料一的昆曲脸谱,说说昆曲有何特点。 (2)材料二是人们对昆曲发展历程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无戏无曲”指的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的国粹,它是什么?形成于何时? 1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君主集权的强化】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文化领域的专制】 材料二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材料三 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网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材料二. 三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4)该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大清国门的紧闭】 材料四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5)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结合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由汉. 唐的对外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CDDB 6-10DDBAD 11-15ADDCB 二. 非选择题 16.(1)戚继光;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2)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3)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崇高品质;等等。 (4)①镇压了准噶尔贵族叛乱;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②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17. (1)明朝。特点: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2)指昆曲衰落。原因:昆曲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 (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 18. (1)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维护集权统治。 (4)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 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闭关锁国政策。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6)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认识: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国家才有富强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