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45年 2 月,斯大林在一次演讲时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他所预言的“使同盟分裂”正式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B.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2. 冷战时期,尽管美国囤集了足以让苏联毁灭成百上千次的核弹头,并将核弹的打击范围扩大到太空空间,但它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是采取( ) A.科学技术的较量 B.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C.以“和平演变”为主 D.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并用 3. 德国重建开始以后,苏联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1948年6月,苏联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及货运。为此爆发了( ) A.“柏林危机” B.冷战 C.美苏对抗 D.希腊危机 4. 下图《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用于说明( ) A.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C.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 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真正成为“巨无霸”。进入九十年代,其突出的发展特点是( ) A.积极开拓市场 B.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C.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D.资本输出增加 6. 有学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超越了人类社会过去几个世纪. 甚至几千年的总和。”其中,推动该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北约组织建立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 C.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冷战的结束 7. 日本经济曾经以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最终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在(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8.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60年代东欧各国先后进行改革 B.南斯拉夫是最早抛弃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国家 C.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D.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成立了8个社会主义国家。下列国家不属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 A.南斯拉夫 B.阿尔巴尼亚 C.罗马尼亚 D.联邦德国 10.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普遍外债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但效果不佳,有的国家根本不想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主要论述了东欧剧变的( )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影响 11. “(他)充其量就是最后给苏联做手术的那个人,结果它上了手术台就没下来,但这病并不是他给的。”判断文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2. “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陆。”这块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赢得独立是在( ) A.新航路开辟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时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3. “拉丁美洲属于拉美人民自己”,拉美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 捍卫国家主权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20世纪50年代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典型事例是( ) A.印度独立 B.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和管辖权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革命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被压迫民族纷纷展开了民族独立运动。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独立的国家是( ) A. 印尼 B. 埃及 C. 印度 D. 新加坡 15. 中东的和平进程曲折而艰难,国际社会应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以早日实现中东的和平,中东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 ) A. 英美矛盾 B. 巴以冲突 C. 美伊冲突 D. 埃以冲突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重建柏林 欧盟总部 材料二 维克多·雨果曾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2006年5月9日欧洲各国隆重纪念“欧洲日”。欧盟欧洲委员会发表公告指出:“欧洲一体化已经改变了欧洲的面貌:它是欧洲人民愿望的自然产物;自由和永久的和平取代战争,理解和尊重代替冲突,猜忌与仇恨……这是我们创建一个更加光明. 更加强盛的未来的关键,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 材料三 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洲联盟,欧盟经历六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材料四:2006年12月12日欧盟外长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一份长达7页的声明,确认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援引声明内容指出,欧盟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等领域开展合作对话。 ──中新网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战后欧洲各国都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有哪些原因? (2)20世纪60年代,正如雨果预言的“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的局面就已经开始形成,这个组织的名称叫什么?成立的目的是什么? (3)关于这面旗帜上的12颗金星的含义正确的是( ) A. 最初加入北约的12个国家 B. 欧共体成立时加入的12个国家 C. 欧盟成立时签署盟约的12国 D. 加盟亚太经合组织的12国 材料四 欧盟在扩大的同时,另一个与欧洲有关以美国为核心的组织北约也在东扩。2004年3月,保加利亚. 斯洛伐克等7国加入北约,是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其成员国由19个增加到26个,并打着“人权”旗号积极参与局部战争,如科索沃战争,在战争中轰炸中国驻南使馆。 (4)同样在冷战中形成,同样涉及众多欧洲国家的两个组织,欧盟与北约的性质有何不同?欧盟与我国及世界多数国家都存在密切贸易往来,说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对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是怎样迎接这一趋势的挑战的?中国为此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5)北约的扩大及其作为,说明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是什么?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6)有人说,欧盟的扩大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利大于弊;北约的作为是违背世界发展主题的,弊大于利。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大深渊可不容易啊,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谈话 (1)材料一中的“大深渊”是指什么?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材料二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 公开化. 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如何“‘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他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共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 (3)若没有材料三中事件的发生,苏联会解体吗?为什么? 18. 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亚洲 新外交】 材料一 二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和这些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 【新非洲 新局面】 材料二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 多哥. 中非. 索马里. 贝宁. 尼日尔等。 材料三 2018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建立中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纳米比亚是在哪一年获得独立的?它的独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5)请你就非洲大陆由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谈一谈感想,并为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写一句祝福语。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BAAB 6-10BCCDA 11-15DDDCB 二. 非选择题 16. (1)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欧共体的成立。 (2)欧共体;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 (3)C (4)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经济合作组织,北约是政治军事组织;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各国经济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加入世贸组织 (5)霸权主义,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定型,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6)言之有理即可,如: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对于冲破两极格局的束缚有推动作用。欧盟的建立也对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经济联合组织不仅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北约的存在说明某些国家在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今天仍在依仗经济实力推行霸权主义,成为不安全因素,与时代的主流相违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 17. (1)苏联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3)会。原因:因为苏联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的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 民族矛盾激化;西方势力影响等都会迫使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18. (1)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问题:面临着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2)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3) “非洲年”。有利国际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4)时间:1990年。历史意义: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5)民族独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殖民统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未来的日子里,愿中非双方携手努力,将中非传统友好关系不断发扬光大。(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