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2)(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 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改善中英关系 B.倾销工业品
C.获取巨额利润 D.倾销鸦片
2. 鸦片战争后,大量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两银子在18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则超过了2000文。这表明(   )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 
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破产 
③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④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C.关天培率部抗击英军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给人类文化带来严重损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清政府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由上述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  )
A.鸦片大量流入,威胁人民健康
B.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主权
6. 在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 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最后与舰同沉的致远舰管带是(  )
A. 刘步蟾 B. 林永升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7.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 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 四川省重庆府;三. 江苏省苏州府;四. 浙江省杭州府。”以上条文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8.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
9.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0. 有历史学家说:“道光. 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才有少数人觉悟了。”“少数人觉悟”后(  )
A.彻底查禁鸦片 B.掀起太平天国运动
C.开展洋务运动 D.决心推翻清王朝
11. 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 班超并驾齐驱!”材料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台湾
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
D.左宗棠主张建立新式海军
12.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下列关于近代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B.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
C.二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具有发展不平衡. 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整体水平落后等特点
13.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 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 宣扬革命
D.发动民众. 推翻政府
14. 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
A.谭嗣同 B.严复
C.梁启超 D.康有为
15. 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它是(  )              
A.人民大学 B.清华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2)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3)10月18日是“夏宫”罹难纪念日。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火烧该宫的见证人,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 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4)材料二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用史实说明俄国得到了哪些好处?
(5)由此可见,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叫祈天佑,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二十九年,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十几天,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我就一直待在家里……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天国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国梦”终于要实现了!
(2)材料二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强烈愿望是什么?“天国梦”最终实现了吗?
材料三 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红毛子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说明“天国城破”的原因及这场持续14年的农民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tǐnɡ)以挞(tà)坚甲利兵乎?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1)根据材料一,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 二. 三,指出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材料四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 忌者. 挤者. 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BCC 6-10CCACC 11-15CDBBC
二. 非选择题
16.(1)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
(2)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 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既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言之有理即可)
(3)答题思路:一是揭露列强的暴行;二是从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7.(1)①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
②为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不断加重赋税,搜刮人民;
③自然灾害不断,广大人民难以生活。
(2)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天国梦”最终没有实现。
(3)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内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8.(1)中国当时正被列强“瓜分”,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所以他痛下决心,实行变法。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3)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未能发动群众,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