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第一节 动物的行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物行为以及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2)了解动物行为的几种基本类型: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洄游)行为。 (3)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4)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动物的行为 创设情境: 草履虫的应激性视频片段 导入新课: 许多动物从一出生就面临着严酷的生存竞争。先得找到食物,还要躲避天敌的捕猎,这些都得靠各种行为来实现。你知道动物有那些行为呢? 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归纳出动物有那些行为。 观看、聆听、思考与交流 得到草履虫的应激性概念 归纳出动物有几种主要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和洄游行为等。 一、觅食与防御 二、捕食:动物为获取食物而进行的运动 三、防御:动物逃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 区分动物的捕食和防御行为 播放图片: 多媒体播放变色龙的捕食和防御行为视频。 提出问题: 1、这些画面哪一些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哪一些是动物的防御行为? 2、你还能列举一些与动物捕食和防御行为有关的成语吗? 仔细观看相关画面,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狡免三窟等。) 捕食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意义 虽然动物捕食和防御的行为多种多样,但对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都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与师共同归纳捕食者和防御者共有的特点。 归纳总结意义 动物与捕食和防御相适应的特征: 善跑、具犬齿利爪等。 防御: 个体-保护色(蝗虫) 警戒色(松毛虫) 拟态(竹节虫) 断尾(壁虎) 放臭气(臭鼬) 喷墨(乌贼) 提出问题: 结合前面的视频和自己已有的经验分析归纳和总结动物有哪一些与捕食和防御相适应的特征。 评价完善: 给予适当评价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和完善。 分析动物的行为: 当一群乌鸦发现老鹰时,会聚众鸣叫。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前面的视频和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和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列表或其它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分析案例,表达交流。 四、繁殖行为 动物其它求偶方式: 鸣叫:蝉、青蛙等 留下气味:蝶、蛾等昆虫 比赛鸣叫:某些鸟类 展示美丽羽毛:孔雀等 抚摸:羚羊等 同一种动物求偶时竞争的意义:强者得以生存和繁衍,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五、攻击行为 特点:同种生物之间,攻击过程中没有伤亡,一方示弱九马上结束。 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转角牛羚的求偶行为。 提出问题: 1、你如何看待转角牛羚的这种求偶行为的? 2、你知道转角牛羚为什么要争斗吗? 3、结合上节课学习内容,归纳动物争斗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评价和完善: 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完善动物争斗行为产生的原因。 启发探究: 1、动物还有哪些求偶方式? 2、你怎样看待同种动物在求偶时的竞争? 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评价,与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播放希拉毒蜥的攻击视频 问题1、动物之间互相攻击的目的是什么? 2、你所知道的动物之间的攻击行为的例子还有吗? 3、请概括一下概念,什么叫攻击行为 观看画面: 领略动物世界的奥妙。 思考与交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分析转角牛羚的这种求偶行为 3、归纳动物争斗行为产生的原因 后进行交流。 讨论与交流: 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与师一同归纳总结: 1、动物的其它求偶行为。 2、同一种动物求偶时竞争的意义:使强者得以生存和繁衍,对动物的进化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攻击行为: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领地、巣区、配偶等而发生打斗的行为。 六、动物的社群行为: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 社群行为的特征 社群行为的意义: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动物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切叶蚁群体生活的资料视频。 提出问题: (1)在不同的动物群体中,动物个体间的关系相同吗?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征? (2)举例说出群体生活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组织讨论,根据学生发言对学生的表达做出鼓励性评价。 归纳总结: 和学生一起归纳社群行为的概念、社群行为的特征、动物社群行为对群体中个体及种群的意义。 引申: (1)动物群体协助的例子还有哪些?它与人类社会中的群体协助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不同种动物间有集体的协助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看一看,议一议: 学生观看视频, 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小组讨论后,小组间交流自己的讨论结果。 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社群行为的概念,社群行为的特征以及动物的社群行为对动物的个体和种群的意义。 举例说明: (1)比如:羊群、猴群、狼群的协作等。 (2)比如:狼和狈。 七、迁徙和洄游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 创设情境: 播放角马迁徙和大马哈鱼洄游行为的媒体资料。 以上的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 体会:迁徙和洄游行为的意义 理解: 1.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是一种本能 4.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总结 一、草履虫的应激性 二、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 觅食行为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社群行为 迁徙和洄游行为 反馈练习: 1.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 A.家兔心脏不停地跳动 B.家犬见生人狂吠不止 C.小牛逐渐长成大牛 D.蜜蜂分为蜂王、雄蜂和工蜂 2.处在繁殖期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 ) A.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象 B.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象 C.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象 3.有一种萤火虫的雌性个体,能准确地模仿另一个种的信息来吸引那一种的雄虫,那么该雌萤火虫的行为意义可能是 ( )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B.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C.诱骗这种雄虫以取食 D.对不同种雄虫表示友好 4.在攻击行为发生之后,争斗的两只动物个体之间 ( ) A.一个死亡,一个胜利 B.一个完好无损,另一个受伤后退却 C.双方身体很少受伤害,以一个屈服结束D.直到两败俱伤,并且其中一个屈服而结束争斗 3.将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与对应的行为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两只狗为争夺骨头而在打架 捕食行为 一条蛇在追捕一只青蛙 节律行为 一只母鸡照看着一群鸡雏 攻击行为 黎明时公鸡打鸣报晓 繁殖行为 蜜蜂总是群集在一起 社群行为 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动静 防御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