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浮和沉》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教学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的力是浮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的浮沉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了解浮沉在日常生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浮力。难点: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教学准备:实验材料:钩码、充气气球、木块、石子、乒乓球、铁钉、尺子、橡皮筋、装满水的水槽演示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带着“小水滴用什么办法从洞里取出球的?”问题观看动画《小水滴取球》。回答问题,引出课题。“小水滴”用什么办法从洞里取出球的?如果滚入洞里的是玻璃球、铁球,这个方法还可行吗?为什么?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浮和沉的秘密。板书课题:15、浮和沉学生跟着书空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喜欢看动画的特点,设计相关联的动画内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营造了良好开端。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猜想物体的浮、沉出示PPT(石子、木块、乒乓球、铁钉、充气气球、砝码)引导学生猜测: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猜想拿出1号实验记录单,在“我的猜想”相对应的格子内用做标记。教师巡视,学生标记自己猜想的结果。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验证是否和猜想的结果一致。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猜想,做科学只有猜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动手操作验证。怎么验证呢?板书:验证学生思考说出方案: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现象。(1)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a.看视频,明确把物体放入水中的方法小结: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也是有方法的。我们来看视频。视频上是如何往水中放物体的?把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松手后观察浮沉。b.补充注意事项你觉得在操作时我们还要还要注意什么?PPT出示注意事项:现在开始请组长取出一号材料袋的物品,开启我们的实验吧!(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随时记录。(3)汇报交流,明确物体可简单分成两类:浮在水面上的和沉入水中的。那个小组给大家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说,教师PPT中展示)和你们猜测一样吗?那个小组还有补充和评价?板书:结论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气球、乒乓球、小木块浮在水上,钩码、铁钉、石子沉入水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过程,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既培养学生实验的习惯和技能,又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浮力,认识浮力的方向。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有什么魔力吗?请你轻轻按压浮在水面上的气球,用心体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轻轻按压浮在水面上的气球,交流手上的感受。学生汇报:有种向上托起气球的力。小结: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浮力。设计意图:通过“轻轻按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然后用语言描述“感觉”,在头脑中初步抽象出浮力的概念。把做和说结合起来,完成了有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先思考在动手的习惯,锻炼交流倾听能力,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归纳什么浮力。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1、猜想: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我们知道浮在水面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指名汇报,并说出这样猜测的理由。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呢?怎么验证呢?运用钩码、橡皮筋、尺子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思考能不能用(PPT出示材料皮筋、尺子、钩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2)组内交流有想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汇报演示指明汇报演示实验方案。关于这个实验方案哪个个小组还有补充?出示实验方案:4、注意事项:孩子们,你们已经想到了实验的方方面面,那怎么办做实验呢?组长打开2号材料袋取出实验材料。赶紧按照我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吧!5、实验操作,交流汇报。(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看学生的操作是不是规范。测量的方法对不对,有没有记录数据(2)汇报展示、交流。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又有什么发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汇报的数据,引导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每个小组的测量数据不同,共同点是浸入水后皮筋的长度比浸入水前短。所以,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猜想,根据给出材料(橡皮筋、钩码、直尺和盛水的水槽)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再根据方案操作验证,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生经历了大胆猜测,动脑思考设计方案、小组合作操作验证,交流汇报现象和结论,对比分析数据得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结论,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习得了科学学习方法。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举出例子。播放PPT展示:中国海军山东舰(002号航空母舰)、淘洗粮食、水上漫步球、救生衣……生活处处是科学,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你会发现很多的科学奥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科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渗透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三、拓展活动1、玩浮沉子2、课下查阅资料制作浮沉子。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物体在水中的浮尘现象及原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是呀,短短四十分钟,我们收获了那么多。拿出学习评价单,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自我评价一下。给自己贴上小红花。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这一评价技术,使学生完成自我评价,明确这节课的得与失。五、板书设计:附:(共20张PPT)15.浮和沉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滕州市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思考:小水滴用什么办法把滚入洞中的足球取出来的?猜一猜: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气球石子铁钉乒乓球木块钩码物体我的猜想实验结果浮沉浮沉石子乒乓球铁钉木块气球钩码我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实验记录(用“√”标出来):我的猜想:1.分工明确,互相配合。2.轻拿轻放(把各种材料分别放入水中后放手)3.观察浮沉(观察材料在水中的浮沉情况)4.记录结果(用“√”记录浮沉结果。)温馨提示:实验结果:物体我的猜想实验结果浮沉浮沉石子乒乓球铁钉木块气球钩码我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实验记录(用“√”标出来):√√√√√√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思考:小提示:实验方案:1、用皮筋绑住钩码竖直悬在空中,用直尺测量皮筋的长度。2、再把钩码竖直悬在水中,让钩码全部没入水中但不要接触水底,再用直尺测量皮筋的长度。3、观察数据时眼睛要平视,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1.按照实验方案展试验;2.小按照组分工合作,及时将测量到的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单;3.思考:在水中1.按照实验方案开展试验;2.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将测量到的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单;3.思考: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按照实验方案开展实验;2、小组分工合作,规范操作,及时将测量到的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3、思考: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温馨提示: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淘粮食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曹冲称象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水上漫步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救生物品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总结评价:我的收获学习评价:序号学习评价表现优良已能做到继续努力1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托起的力是浮力;2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并做实验验证;3有好奇心,对物体的浮沉原因有探究兴趣;4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的应用;5会合作,敢于大声、清晰、流利的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浮和沉》教学设计.docx 实验方案.mp3 导入(1).mp4 测试浮与沉剪辑.mp4 温馨提示.mp3 滕州市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2.mp3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5浮与沉教学课件.pptx 音频一.mp3 音频三.mp3 音频四.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