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难点】 建立密度的概念。 课前准备 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 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 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 .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铁 生乙:难道一大块塑料一定比一小块铁的质量小吗?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1. 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 2. 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3. 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4. [板书2]密度的公式:=m/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5. [板书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 6. 密度的测量: 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板书4]量筒(量杯)的使用:①观察量筒(量杯)的分度值 ②使用量筒(量杯)时,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面的凹面 ③量筒也可测量一些小而不规则的固体 师:请大家测量铝块密度的实验,把数据填入课本P10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实验 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1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生: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 7. [板书3]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 8. 巩固练习 练习:请同学们想想,怎样鉴定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测哪些量?各用什么仪器? 解析:可以用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出体积。通过密度公式来计算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对照金的密度。 练习: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写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86m3,质量约为6750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 解析:已知质量和体积,可以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根据密度表查得“如意金箍棒”其实是铁做的 9. 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是表示物质物理属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 10. 布置作业:P11 1,2,3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