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39520010337800008.3摩擦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3)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受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通过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三种形式的摩擦 师生共同讨论: (1)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举例说明:手握瓶子,瓶子没有掉下来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叫滑动摩擦力。 举例说明:花样滑冰时,鞋底的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举例说明:自行车的前轮在地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阻力 3.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学生猜测: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可能有: (1)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 接触面积大小 (3) 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 (4) 滑动变为滚动 (5) 其他 (6) 学生填空并思考: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怎样改变接触面积大小?4、怎样改变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5、怎样改变把滑动变为滚动? 分组进行探究 器材:木块、木板、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砝码、多支圆珠笔芯等 收集证据 交流研究结果: 学生讨论归纳并填写 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粗糙)、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大),滑动摩擦(大);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摩擦力变小 4.生活中的摩擦 学生看图由(a)图说明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是有益的,由(b)图说明车的转轴处的摩擦是有害的,再由(c)(d)图说明当时人们是利用摩擦并且想方法来增大摩擦。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有益或有害的摩擦呢? 5.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研究主题有: (1)自行车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 (2)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哪些摩擦是有害的? (3)使用自行车时,是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的摩擦的? 学生讨论交流并填写 师生共同讨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的摩擦的方法: (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压力 (3)变滑动为滚动 6.生活、物理、社会 (1)磁悬浮列车 (2)气垫船 老师讲解:以上交通工具都是使车船与支撑面脱离接触,从而减小了摩擦,提高了速度。 7.生活中的静摩擦力 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人手推桌子未推动的原因:桌子静止受平衡力此时推力和静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讨论:推力20N时,桌子没动,桌子受静摩擦力多大?若推力增加到30N时,桌子还没动,桌子受静摩擦力又多大?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本节内容 (1)决定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作业:课本P56 第1,2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