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 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 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 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量筒(量杯)的使用; 2. 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1. 量杯的刻度为什么不均匀; 2. 测不规则物体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螺母、适量的水和细线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复习引入新课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水的密度是多少? 出示一枚螺母, 引入:怎样才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二、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设计实验方案 有没有直接测密度的仪器?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 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 过渡: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又如何测量呢? 讨论、交流: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以测出螺母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中物质的密度比较,就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了。 依据ρ=m/V 质量和体积 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使学生明白,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算。 三、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 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 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使用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量筒粗细均匀,而量杯粗细不均匀。 是亳升(mL),1 mL=1cm3 最大测量值是100 mL, 分度值是1 mL 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再用细线系着螺母,将螺线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2,则螺母的体积为V2- V1 让学生讨论,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体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对比能力;明确量筒或量杯的用途,掌握量筒(量杯)具体测量固体体积的原理和技巧,并使学生明白怎样优化实验方案才能减小误差。 四、设计并进行实验 说出你的实验步骤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交流与评价 归纳小结 1.应先测质量,否则螺母上沾水,测得的质量偏大,算了的密度也就偏大了。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动手,学会了如何测物质的密度,学以致用,印象深刻;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有机地协调发展,由行动开发思维,由思维发展能力。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2.量筒的使用;3.测密度 六、巩固 P15第1题 七、作业 完成《实验与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