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39520010337800008.2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过程与方法】 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 知道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知道力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重力概念的建立。 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重锤线、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二、新课教学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1.让学生观察图8—13、图8—14和图8—15(P48) ①河水为什么会流向低处? ②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 ③抛出的物体为什么下落? 2.重力的概念 这是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生活中常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3.重力的测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注意弹簧测力计应竖直放置) 4.活动 8.3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①试一试:提起质量不等的物体,你手臂的感觉有何不同?这是为什么? ②讨论:如果提供了弹簧测力计和一些质量相等的钩码,我们应当怎样进行实验? ③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再逐次增加钩码的个数,分别测量所受的重力,将各次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钩码的质量/kg 钩码的重力/N 重力/质量(N/kg) ① ② ③ ④议一议: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⑤小结:研究表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我们常用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则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G=mg 公式中质量的单位用kg,力的单位用N,g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比,约等于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粗略计算中,g取10N/kg。 5.活动8.4 判断重力的方向 ①猜一猜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②试一试 用如图8—18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观察悬线OA的方向。剪断悬线OA,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 ③议一议 你还能设计出判断重力方向的其他实验方案吗? ④由实验和分析可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信息快递:竖直方向就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 ⑤应用 重(铅)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Ⅰ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Ⅱ利用重垂线检查台面是否水平。 力的示意图 通常,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如图8—19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在箭头旁标注的“G=10N”表示重力的大小;箭头线段的起点画在球心处,表示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的重心。 物理学中,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力的图叫作力的示意图。(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