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理七年级下晋教版第十章第二节《印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读图找出印度的主要地形、河流,并分析地势状况及河流的发源地、注入地。 3、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的原因。 4、读图找出印度的主要农作物,学会分析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文字、数据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成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点。 3、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问: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唐僧来自哪里,去往何处? 【设计意图】通过一问一答让学生了解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地方是今天要学习的印度。 【过渡】孙悟空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提前进行一番查探,以下是悟空在印度看到的景象。 2、出示图片,教师进行解说。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提前了解印度这个陌生的国度。 二、出示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要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学习孙悟空善于规划学习的精神。 三、讲授新课 【过渡】孙悟空去过很多地方,他对学习国家很有经验,同我们一样他也是先从位置学起。 活动一:析位置 师出示图片,生小组合作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分析印度的位置,交流探究后小组代表发言。 总结: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低纬度,热带、亚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孟加拉国为邻,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 活动二:探地形 1、师出示印度地形图,生带着问题“印度的地形由哪几部分组成?试着分析地势状况。”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过渡】悟空闲来无事沿20°N纬线自西向东飞越,他会看到什么样的地形变化呢?帮悟空找出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2、师出示印度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生读图找出飞越的地形区,师指导分析德干高原的地势状况。 【设计意图】学习德干高原的地势状况,并为后面分析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做铺垫。 活动三:找河流 1、师出示印度地形图,生带着问题“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及发源地、注入地。”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过渡】悟空看到很多印度人都喜欢在恒河沐浴,而不在家中洗澡,这是问什么呢? 2、师出示“恒河沐浴”图片,说明印度人民来恒河沐浴的缘由。 活动四:析气候 1、师出示印度气候图,生读图找出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 2、师出示孟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生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3、师出示印度冬夏季风示意图及表格,生阅读课本P63第二段,自主学习,填写表格分析冬夏季风的形成。接着指导分析水旱灾害与什么季风有关。 4、师出示表格,生阅读课本P63第二段,自主学习,填写表格分析水旱灾害的成因。 5、出示图片,生观看。 活动五:探农业 师出示印度年降水量和农作物分布图 1、师引导生分析印度降水的分布(复习世界雨极“齐拉朋齐”); 2、生读图10.16,说出印度的主要农作物; 3、生小组合作读图10.16,先找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再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师先做示范分布小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师出示表格小结。 【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 A.印度河 B.恒河 C.布拉马普特拉河 D.湄公河 2.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 ) A.恒河中上游地区 B.恒河中下游地区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德干高原东北部 3.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能出口一定的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二、读图题 下图是“印度及其邻国相互位置略图”。请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相应空格上: 邻国名称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河流名地形区名称 A______ ;B_______;C_______。 海、湾、洋名称 4_____;5_____;6______。 【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梳理框架,小结知识点。 【布置作业】 1、画一幅印度图,要求: (1)画出主要纬线; (2)填注主要地形、河海洋湾、邻国、隔海相望国。 【板书设计】 132397510287000 半球位置 5715002019300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72390024384000 地形:三大地形区 印度 河流:恒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0661659525 农业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五大结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农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地图,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表格对比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的形成,从而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然后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二、不足之处 1、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