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第十章认识国家《日本》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对课程标准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自然环境有两大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教材希望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但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对资料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还不高。基于对学生已有学的估计,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日本图片、资料,学会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3)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2、过程与方法(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2)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3)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4)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国家地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四)教学重、难点和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难点突破: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小组间汇报展示,从而对比、分析得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教学策略:本次教学活动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课堂内容为“日本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面,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方式展示出来。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这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素质教育特征。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如教学活动之前的准备、指导和策划;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在网上或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查找、选择、阅读和整理地理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提供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增加形成性练习,达到知识点突破。三、教学媒体: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小组讨论的汇报材料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导入】我们邻近的国家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课件展示:樱花与富士山)非常好!提到日本我们每位同学各种各样复杂的感情会油然而升,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日本的认识。【新授】看来同学们对日本了解的不少。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扬起风帆,开始我们的世界之旅吧!日本是我们世界之旅的第一站!日本的现任首相是谁?让我们跟着安倍晋三一起掀开日本神秘的面纱……(承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认识一个大洲的方法,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又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认识呢?(小结)总的来说就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大的方面来入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日本的自然环境。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配以相应的图片边展示边讲解1.位置读图P75图10.36《日本的地形》图(课件展示)球位置⑵纬度位置(做P19活动2)⑶海陆位置2.范围(课件展示日本政区图,分别闪现四大岛和主要城市)同时了解日本的几大城市。3.地形&河流(小结)地表崎岖,山脉纵横是日本的地形的基本特征。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日本人民奉之为“圣岳”。平原面积狭小,分布零散,多位于河流下游和沿海一带,其中最大的关东平原只有1.68万平方千米。日本的平原面积虽小,但对经济生活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里是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市吡连、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用前所示日本的各大城市印证。4.气候5.资源(1)贫乏的资源——矿产资源教师再次强调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日本的海上生命线(2)丰富的资源——1.渔业资源(补充世界四大渔场)日本附近的北海道渔场丰富的资源——2.森林资源(补充日本和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一、日本的资源阅读材料,并结合P78图“10.38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位居世界前列,被称为“绿色王国”。日本人“爱树成癖”,在日本,绿化深入人心。日本拥有这么多树,却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材料二:日本拥有世界最好的渔场,但却经常到公海区去捕鱼。俄罗斯卫星网2017年3月31日报道说,日本捕鲸船无视国际法,在年度南极捕鲸行动中捕获333头小须鲸,此举招致全球愤怒。日本水产厅辩解称,这种捕杀是以“科学研究”为名,而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屠杀鲸鱼来获取在日本市场上价格很高的鲸鱼肉。1.完成书P78“图上所得”。2.若干年后,那些向日本出口木材的国家将会面临什么问题?针对日本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受到什么启发?3.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意在本国海域内捕鱼,而舍近求远,到公海去捕鱼?保护本国的鱼类资源,使本国海洋环境和鱼类资源不受到破坏。(小结)如果只追求经济利益,不采取有效的种植措施,若干年后,这些国家将面临森林资源匮乏的窘境。中国森林资源本身不够丰富,所以要向日本学习,多植树造林的同时,采取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为子孙后代造福。(提问)观察富士山附近有个“”标志,日本有丰富的3.地热资源是什么意思呢?(讲解)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每一个日本的国民都以登上富士山为荣。这里山顶常年积雪,洁白晶莹,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附近有瀑布、温泉和湖泊,湖光山色,风景十分优美。但它是一座能给人带来灾难的活火山,日本火山众多,而火山爆发常伴有地震的发生,所以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提问)日本为何多火山和地震?(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结合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补充有关日本火山地震的材料日本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近80座,火山分布广,类型齐全,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其中九州岛的阿苏火山(课件展示图片:阿苏火山口)是世界上火山口最大的火山,火山口方圆80千米!富士山(课件展示图片:富士山各个季节的图片)是著名火山,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录以来共喷发了18次。1707年为距今最近的一次喷发,现在仍有喷气现象(课件展示:火山爆发的图片)。日本地震频繁(课件展示:地震后图片),有“地震国”之称。近百年来,五级以上的地震发生100余次。强烈地震约每3年一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1923年9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地震,东京房屋毁坏了73%,横滨达96%,死亡人数达15万。弊:利:(问)日本有很多的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的期间,火山能为人类造福么?日本的“防震、减震”经(启发思考)(展示:日本传统的民居),多用什么材质建造?为什么要用这种材质呢?另外,我国也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有哪些措施能够防震减灾呢?(活动)假如地震突然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情形创设)在家?在校上课?在室外?在商场购物?总结本节的主要学习的有关日本的自然环境知识要点!边盘点,边总结本节知识,并完善板书!(先睹为快)课件展示以下图片,在展示课件的同时伴着一首日本的轻快的歌曲,边欣赏片,边临听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感觉真正的在日本旅行了一次。和服、日本寿司、日本传统体育和艺术、工业产品、新干线、日本动画、东京迪士尼乐园(结课):这节课安倍首相带同学们了解了他的国家的自然环境,让我们对同学都对这样一个国度着迷了,下节课我们还要一起在日本旅行,相信日本的文化会让我们更加神往的!日本纷纷发言,各述己见安倍晋三位置、地形、河流、人口、文化……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读书、读图获取基本的有关于日本的知识1.⑴东半球、北半球⑵日本:23°N~46°N(跨23°)→温带122°E~148°E(跨26°)日本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⑶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想望,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2.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周围3900多个小岛组成(东京、横滨、名古屋等……)3.①日本以山地地形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位于河流下游;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还上运输和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有学许多有名的城市都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如:神户和横滨(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火山标志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但带有明显的海洋性,易发生梅雨和台风。日本丰富的资源有:森林、水力、渔业和地热资源贫乏的资源:矿产资源讨论分析日本的哪些矿产资源比较贫乏?各种资源分别从哪里进口?日本的石油从:东南亚各国和西亚进口;煤炭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过进口;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通过读图找到日本的位置,并找到日本附近的北海道渔场,了解日本丰富的渔业资源。阅读材料,结合问题小组讨论。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且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所以多火山和地震利用已有知识,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组讨论火山爆发后沉积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也可开辟为旅游地和科研基地。通过中日两次强震的对比来分析日本的防震减灾的方式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学生交流所查得的资料学习讨论防震、减震的方法学生自己表述避震的方式、方法,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同学分享。通过口诀“盘点”这样的方式来总结本课。完成当堂检测,检验课堂效果。针对本课内容再次惠顾本节课的知识。针对中日差别,结合近期提出的“工匠精神”热词“环保意识”看着富士山和樱花给学生良好的视听环境,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并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开始一节课的学习从对以前课程的学习中找到学习新课的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的去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识图和填图的能力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读出气候知识,让学生加深认识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比较比较让学生同时知道所跨纬度和经度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环境复杂性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尤其是地理事物位置的落实训练学生通过读日本的地形图从中得出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学会查找之前学习过的“亚洲气候类型图”掌握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运用学习过的季风气候特点分析日本的气候带有海洋性的特征。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有目的的读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对日本多火山、多地震这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对火山、地震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有个更深的感官认识和印象拓展地理知识,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地图解释地理现象。突出重难点!通过材料的阅读,理解日本的环保理念,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就单单火山,也得辩证的看待对比分析,探讨原因。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生活中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的意识。表达能力和防震减灾意识的培养!口诀记忆法,也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随堂测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再次对照目标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文景观的展现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先睹为快这个环节是特别针对现在教材内容不足而作的,从饮食、服饰、传统艺术、交通、工业产品还有现在中学生最喜欢的日本卡通片等环节介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下一节课充满了期待让本节内容上升一个高度!五、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使用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给学生最直观的感性材料,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设计比较到位,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提升,有宽度、有广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PPT有设计感,选图、选字符合美学概念;课堂设置了如何防震这一环节,使得学生主动参与性很强,给了学生很多生活当中最需要的防震的必要措施;让学生辩证的看待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在整个过程中还运用了学生收集来的资料,学生看课件是备感亲切和自豪,学习兴趣浓厚,学校效果较好;多次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日本房屋的建筑和地震之间的联系;使用更多的有关图片向学生更全面的介绍一个国家,尽量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一个国家,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差异较大,课堂进度有时过快,比如日本几大城市的在图上的闪现,本意是为下一节将日本的工业奠定一定的基础的,可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无法在课堂掌握。所以对于知识点的落实上还需要下更多的工夫,对于如何把课堂上的气氛调动和知识的落实处理上能整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课堂时间很有限,所以对于如何把突出重点和难点与给所有学生更宽阔的一个了解知识的启迪之间还存在矛盾,还需要探索。一点自己需要注意的问题,讲日本这一课内容很容易带了个人情感,一定注意客观的分析一个国家!这是一个地理老师的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