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电 第1课 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知道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源,不能用导线直接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科学探究: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试着分析并画出电流路径。 科学态度、STSE: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准备: 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课件、电池和小灯泡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谜语:可使灯泡发光,可让机器转动。它的横空出世,又添能源英雄。 (2)讲述:今天我们来学习电的相关知识。关于电,你知道多少? (3)思考:电可以照明,而电灯泡是重要的照明工具,想一想,电灯泡是怎样被点亮的? (二)探究实践 1.观察电池。 (1)讲述:要点亮小灯泡,我们必须要有电源,今天我们就用电池作为电源。 (2)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3)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认识电池正负两极。(强调实验时不能用导线直接将电池正负极连起来) 2.观察小灯泡 (1)讲述:点亮小灯泡除了需要电池外,灯泡肯定少不了。 (2)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看一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强调有两个连接点A和B。) 3.让小灯泡亮起来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电池、导线、小灯泡三种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用图画记录自己的连接方式。 (3)学生汇报自己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4.寻找规律 (1)提问:这些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啥共同点?电池有正负极,灯泡有二个连接点,看这些连接方法是否与电正负极和灯泡的二个连接点有关? (2)学生小结,总结规律。 5.模拟电流 (1)这些连接方法能使小灯泡亮了,是哪一部分结构亮起来?灯丝为什么会亮?(有电到达灯丝) (2)思考:电在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3)小结: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4)学生利用电流的流向,分析那些连接方法为什么不亮。 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6.安全教育 (1)为了让电路中各部分的连接更加稳固,我们可以将电池和灯泡分别装入电池盒和灯泡座里。用这种方法,让小灯泡稳定地亮起来。 (2)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是安全的,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7.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1)自主阅读教材P54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2)看完了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用一节电池和两根导线点亮两个或更多的小灯泡?试着画一画连接图。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