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测量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测量知识点总结
(一)、测量(measurement)的意义:
1.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出来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叫刻度尺,通常我们使用的直尺又叫毫米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基本单位(即国际单位)—米
(2)常用的长度单位:
  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
(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103 m
   1 m= 10 dm= 102 cm= 103 mm =106um =109 nm
单位换算的口诀:数据不变、用目标单位代替原单位、数字进行计算。
例如:500m=500×106μm=5×108μm 42cm=42×106nm=4.2×107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测量。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2)会放: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刻度尺有刻度一面要紧贴被测物;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不能倾斜。
(3)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即: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
4、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否最小分度值越小越好?为什么?
答: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总结:1.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个数字的单位反映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2.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
3.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的要求有关,测量的要求越精确,测量的工具就要求越精密(最小分度值就越小)
(三)、误差
(1)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引起误差的原因有:①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
  ②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等客观因素和
  ③测量者主观因素、
  ④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但可减小。  
(3)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4)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它主要是由于:
实验方法不正确、仪器使用不正确、读数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三)、估测
知道自己身上的“尺”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还有哪些?
(1)我国古代:
一尺:100粒谷排列的长度规定为一尺;
一拃zhǎ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五寸)为“一拃”。
一庹tuǒ: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一步: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2)英国:国王亨利规定他的鼻子尖到他伸值手臂的中指尖的距离规定为一码;
(3)现代有哪些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
米尺、卷尺、三角板、可以用各种显微镜、激光干涉仪、常规的各种尺(包括三角版、游标卡尺……)测远距离的有GPS,再远的,有各种望远镜,雷达.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可以测量多少光年以外的天体……
(四)、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
 将细铜丝在铅笔上密绕n圈(如50),用刻度尺测出铅笔上铜丝排列的长度L,铜丝的直径为L/50
累积法(以多测少):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如:测纸张的厚度;测邮票的质量;硬币的厚度;头发的直径;细铜丝的直径等。
2. 如何测圆锥体的高度、硬币直径?
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3.如何测京广铁路线的长度?
怎样在地图上测量京广铁路线的长度?
  可将一根细棉线贴在地图上的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上,作出记号再拉紧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之间的长度,再根据地图比例尺进行计算,就可知道上海到南京铁路线的长度了。
化曲为直法:测量某个与被测物体相等的物体量,用以代替对被测物体的直接测量。如:测地图上某条大河的长度,铁路的长度。海岸线的长度等。
4.如何利用单车测出从教学楼到饭堂的路程?
  滚轮法:(画直为曲法) 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轮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 圈数可得曲线路径的长度。
5.等量替代法:
  一些被测长度不是很明显地露在外面,如杯子的深度,可用直细棒插入杯中,在棒上作一记号,然后再进行测量。
6.估测:如目测等。
(五)、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
停表的用法及读数方法
2.常用的时间单位: 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u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00ms;1ms=1000us
物理学发展史
哥白尼的日心说推动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用望远 镜有力支持了日心说。)
牛顿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与波尔共同建立了量子力学。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使--(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