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 Ⅱ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地理)学科“生本课堂”学案 学案主备人: 日期: 学年: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前自主学习 交通运输: (1)概念: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 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生产与 、城市与 、各地区和 重要纽带。 (3)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公路、 、水运、 、管道等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 (1)古代:北方以 交通为主;南方 相对发达 (2)现代: ①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②特点: 、网络化、空间 倾向 (3)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新特点: 运输工具:大型化、 、高速度 货物运输综合化:多重运输方式、 运输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和相互促进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1.交通运输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古代: ①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水运: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典型城市有我国古都西安、 、开封、 、杭州、 等,皆与水运有关。西方的重要城市有 、伦敦、 、 等 ②古代陆路交通建设与城市: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如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 、武威、张掖、 、 等。西方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对欧洲城市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2)现代: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有 、株洲和 2.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城市格局: (1)扬州、 、聊城等城市的兴衰与运河关系密切,曾凭借运河得到充分发展 (2)京沪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逐步取代 ,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发展壮大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1)提高了 ,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 和 ,进而形成经济带 (2)形成以 为主轴,以途经的 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 经济区域。 2.经济带分类: 经济带 轴心(发展轴) 案例 型 以 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型 以 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 型 以 、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陇海—兰新经济带 型 依托 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 德国的莱茵河经济带 课中合作探究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课堂巩固提升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2020·河北石家庄检测]读下面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 甲——公路运输 B.乙——水路运输 C. 丙——铁路运输 D.丁——航空运输 4.从郊区运往城区的新鲜蔬菜,其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吴城镇位于永修县东北部。自汉晋以来,一直是江西盐业、木材、海产等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埠。清乾隆至咸丰年间,人口达 10 万之多。1916 年江西省第一条客运铁路——南浔铁路(九江至南昌)建成。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吴城镇商业日渐萧条,吴城已非昔日之吴城。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影响古城吴城镇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河流 B.地形 C.气候 6.20世纪 20 年代,吴城镇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淤积严重 B.自然灾害频发 C.南浔铁路修建 D.昌九高速公路修建 [2020·吉林长春检测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一般来说,O②③③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拟在 P 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①地形 ②地租 ③市场 ④交通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20·河北石家庄检測)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由若干工业基地组成。读下圈,完成下列小题。 9.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等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 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1)位移(2)消费、乡村、各部门(3)铁路、航空 一、1.(1)陆路、水运(2) 高速度、集聚 (3)专业化 集装箱 二、相互影响(一)1.(1)①洛阳、南京、北京、巴黎、维也纳、布达佩斯②西安、酒泉、敦煌(2)石家庄、怀化 2.(1)济宁(2)水运(二)1.(1)可达性、流动、集聚(2)交通干线、大中城市、带状 2.沿海、港口、沿河、河流、沿路、铁路、复合、两种 课中合作探究: 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线路建设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 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建成“之”字形道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线路应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概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以直达为主,素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注意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应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可使交通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能克服线路建设中的自然障碍,减少自然条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课堂巩固提升: 1.C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图中可知货物①适合铁路运输;货物②适合水运;货物③适合航空运输;货物④适合公路运输。 2.A 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图中可知货物①适合铁路运输;货物②适合水运;货物③适合航空运输;货物④适合公路运输。 3.C 甲的速度最快,运量最小,故是航空运输。乙的运量和速度介于中间,是公路运输。丙的运量较大,速度也较快,是铁路运输。丁的运量最大,但速度最慢,是水路运输。 4.B 从郊区运往城区的新鲜蔬菜,其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航空运输适宜运输量小、急需,贵重的货物。铁路运输适宜远距离运输、量大的货物。水路运输适宜运输量大、不急需的货物。 5.A吴城镇位于潦河、赣江交汇处,水运便利,有利于早期城镇的发展。 6.C 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南浔铁路的修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发生变化,沿线水运逐渐被铁路运输取代,吴城镇的交通优势丧失,吴城镇走向衰败。 7.A 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读出,①地海拔较高,等高线密集,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A 项正确。 8.C 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占地面积广。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城区外缘公路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有利于商品的集散,而且土地价格较低,C项正确。 9.B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辽中南工业区,②为京津唐工业区,③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①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其中京津唐工业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B项正确。 10.C 读图可知,③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但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C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