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基础训练(三)《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测试卷(考点11—15)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1.下列关于伯利克里当政时期的雅典,说法错误的是 ( )A.妇女、奴隶、外国人没有政治权利 B.采用陶片放逐法,以维护民主制度C.所有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D.雅典民主制达到极盛2.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的民主思想,并将其视为西方民主的开端。”这里的“它”是指 ( )A.古埃及 B.古罗马 C.雅典 D.斯巴达3.张明要了解历史人物屋大维,以下足他搜集的资料,符合要求的是 ( )A.建立雅典民主制 B.制定并颁布《十二表法》C.建立罗马共和国 D.建立罗马帝国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以“德”教化人民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5.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③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友爱,主张“兼爱”、“非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6.“和谐社会”一直是我国人民不懈的追求,下列属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和谐理念的思想家有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老子 ④韩非子 ⑤墨子 ⑥孙子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④⑤⑥7.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 )A.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 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 D.兼爱非攻,互助互爱——儒家8.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及其确立的朝代是( )A.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 B.法家思想 秦朝C.儒家思想 西汉 D.佛教思想 唐朝9.王军利用右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10.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实行( )A.大兴文字狱 B.科举考试制度,以八股取士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修筑长城C.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12.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书同文”,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13.2010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马可 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14.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右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②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④隋炀帝建造大运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十年寒窗无人间,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A.科举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16.某校九(5)班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7.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B.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18.在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主要是指 ( )A.中国的富庶对西方人的吸引 B.郑和下西洋的示范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丝绸之路的开辟19.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可能经历的是 (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C.与朋友一起去戏院观看《窦娥冤》 D.到都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20.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下列属于宋元时期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的有 ( )①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②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发明火药④发明造纸术 ⑤制作指南针 ⑥发明和使用筒车和曲辕犁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21.有人评价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这是因为他的出使 ( )①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陆路交通,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②开辟了丝绸之路 ③贯通中国古代南北水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将西域归入西汉版图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22.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丫刁关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右图反映的是 (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2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河”是指 (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长江2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活说明隋朝大运河( )①东北到涿郡,东南到江都 ②沟通了南北水路交通③使中国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④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26.唐朝时经济交流频繁,一位生活在开元盛世的宁波商人,他可能有的经历是( )①将杭州产的丝绸经大运河、丝绸之路运到欧洲 ②将松江产的棉布运到长安销售 ③搭乘装有罗盘针的海船到欧洲经商 ④经商途中阅读活字印刷的《史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二、非选择题(第27题8分,第28题12分,第29、30题各14分,共48分)27.(8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与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美称,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回答:(1)右图这位东方先哲—孔子,他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 (2分)(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2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2分)(4)儒家思想对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材料二:见右面两图。(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什么信息 (2分)(2)甲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 而这与什么事件密切相关 当时开通的经过这一地区的一条重要商路是什么 它在中西方交流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5分)(3)甲图中A地现在属于中国哪一省级行政区,请用字母“B”在乙图上适当的位置表示出来。该地区位于我们宁波市的什么方向 列举两项国家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5分)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邹枚路传》(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交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分析其积极作用。(4分)(2)读图填空: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东北到 ,东南到 。其中长江到钱塘江之间的河道称为 。(4分)(3)秦朝和隋朝都是我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朝代,它们都大举道路交通建设,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2分)(4)长城、大运河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工程,影响深远。但是,秦朝和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两个短命而亡的朝代。你认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告诉我们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4分)30.(14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 制度篇: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推动社会的发展。(1)秦始皇为了巩固新统一的国家,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这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分)(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科举制度创建于什么时候 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影响 (3分)【探究二】经济篇: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中国农民不断创新和改进农业生产工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3)列举我国古代创新使用的一项农具,并说明它的作用。(2分)【探究三】 文化篇:在人类发展史上,古希腊、罗马、阿拉伯等文明相继由盛转衰,而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到宋元时期,中华文明已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巅峰,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成就,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4)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是哪一时期 请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成果。(3分)【探究四】 感悟篇(5)综合以上内容,作为现代中国公民,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分)中考复习基础训练(三)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D D B B B C C C D D D A A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 B B C C D A A B B D D二、非选择题(第27题8分,第28题12分,第29、30题各14分,共48分)27.(1)提出“仁”、“礼”的思想。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协调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2分)(2)汉武帝。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2分)(3)仁政(以德治国)、民本(以人为本)、和谐等思想。(2分)(4)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入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分)28.(1)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巩固边骣。(2分)(2)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3分)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它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分)(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上表示略。西北。(2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西气东输工程;部署对口援疆工作;办新疆班等。(两点即可,2分)29.(1)①贡献:修驰道,统一车轨,形成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道路网。(2分)②作用: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2)洛阳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杭州) 江南河(4分)(3)国家统一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前提;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交通事业;道路交通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2分)(4)①秦朝和隋朝都是经过大规模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国家和人民急需休养,以恢复国力。修建长城、大运河等重大工:程,过度役使人民,加重负担,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秦朝和隋朝的灭亡。(2分)②启示: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30.(1)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1分)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分)(2)隋朝。(1分)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并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2分)(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唐朝筒车和曲辕犁,宋朝秧马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等。(一项即可,2分)(4)宋元时期。(1分)成果:指南针的发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分)(5)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勇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