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盐和亚铁盐的文献分析及综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铁盐和亚铁盐的文献分析及综述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研究综述与教学模式分析
——铁盐与亚铁盐
汇报人:许凯旋
总体思路
一、文献综述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教学模式分析
一、文献综述——文献来源分析
1.文献来源分析
期刊名 搜出文献总数 有效文献数 搜索引擎名 搜出文献总数 有效文献数
化学教育 30 10 中国期刊网 24 3
化学教学 36 10 万方数据资源 248 2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1 3 中国期刊库(维普) 40 5
总数统计 97 23 总数统计 312 10
表1:铁盐和亚铁盐相关文献数目分析
2.1从发表时间来看
表2:文献发表时间变化情况
一、文献综述——文献分析
一、文献综述——文献分析
2.2文献关注点分析




点 课程以及教学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共17篇) 关于铁盐和亚铁盐这部分的实验设计 知识介绍 试题分析
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设计 活动课教学设计
文献
数目 3 13 3 1 2 8 4
表3:文献关注点分析表
一、文献综述——文献分析
2.3文献作者分析及关注点综合分析
高中教师 高校教师或学生 教研员 一线教师与高校合作 未知 总数
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1 0 2 0 0 3
教学设计 10 4 2 1 1 18
实验设计 2 0 0 0 0 2
知识介绍 3 3 1 1 0 8
试题分析 3 0 0 0 1 4
总数 19 7 5 2 2 ----
身份
关注点
一、文献综述——文献分析——教学设计分析
2.4.1教学设计选用教材版本
教材版本 人教版 鲁科版 苏教版 三版综合
教学设计数目 15 0 1 1
表5:教学设计选用教材版本统计
2.4.2铁盐和亚铁盐所占课时
教学设计所占课时数 1课时 1/3课时
教学设计数目 7 6
表6:铁盐和亚铁盐所占课时统计
一、文献综述——文献分析
2.5知识介绍分析
类型 铁与生命动力 介绍实验事实 理论介绍
文献数目 4 3 1
表7:知识介绍类型分析
一、文献综述——文献分析
3.不足及建议
目前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对其教学设计 的研究上,而对教学理念以及宏观理论的研究较少。
(1)
目前对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研究几乎都是对人教版教材的设计。
(2)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分析
2.教材比较分析(人教版和鲁科版)
3.教学价值分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分析
金属元素
选择意图




钠是碱金属元素,代表了金属活动性非常强的活泼金属
铝具有两性,具有其特殊的化学性质
铁是具有变价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加深和巩固
铜是氢后金属,代表了不活泼金属
二、教学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铁盐和亚铁盐内容标准
1.了解铁的物理特征;了解铁的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知道一些常见铁矿物;知道常见Fe(OH)3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知道铁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铁锈蚀的简单方法;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初步认识铁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必修阶段铁盐和亚铁盐内容标准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含铁物质进行分类
2.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离子的检验方法、氧化性、还原性等),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
3.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如FeO, Fe2O3, Fe ( OH )2,Fe(OH)3,铁盐,亚铁盐)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实验认识:
(1) Fe (OH)2转变成Fe(OH)3的过程
(2)Fe3+的特性、氧化性和Fe2+的还原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2.教材比较分析
鲁科版 人教版 苏教版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3 从矿物到本材料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2.1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分析
2.教材比较分析
2.2不同版本教材设计的具体思路——鲁科版
通过自然界中铁的存在形式引出铁的变价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初步认识二价铁和三价铁之间的转化
复习初中所学过的知识,介绍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资料在线)
亲自动手实验,体会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总结规律。
(活动·探究)
进一步归纳总结,得出铁三角之间的转化规律,建立从化合价角度研究物质的新视角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介绍铁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迁移· 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2.教材比较分析
2.2不同版本教材设计的具体思路——人教版
铁的氧化物
通过对铁的氧化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同时体会到铁化合物中铁变价的存在形式。
铁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这两种物质的制备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同时让学生体会氢氧化亚铁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性质,初步建立起二价铁和三价铁的转化关系
铁盐和亚铁盐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式
学生实验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 关系
“实践活动”栏目铁盐的净水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2.教材比较分析
2.2不同版本教材设计的具体思路——苏教版
通过自然界中铁的存在形式及用途
介绍工业炼铁的一般方法
思考和交流写出将化合态的铁和铜转化为游离态的铁和铜所能够使用的方法
(交流与讨论)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总结和进一步认识铁和铜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了解铁和铜的化合物在人类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
(资料卡)
复习关于铁和铜的化学反应,从氧化还原角度重新认识,初步体会不同价态铁的形成条件
(交流与讨论)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总结出Fe2+和Fe3+之间能够相互转化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
二、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价值分析
3.1学科价值
首先,它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完善;
其次,这部分知识是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概念的载体,让学生以具体的物质为基础进一步体会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从而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再次,这部分内容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学习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从化合价即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最后,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价值分析
3.2社会价值
铁单质和铁合金是社会生产的重要金属材料,铁的氧化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染料,亚铁离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总而言之,铁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元素之一。目前媒体及某些书籍的错误引导让许多学生及社会人士对化学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化学就意味着污染、意味着对身体有害,一提及化学都唯恐避之而不急。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化学,看到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将来从事化学研究的愿望。
三、教学模式分析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分析
(一)文献中各教学设计使用教学模式一览表
文献名称 来源 作者 教学模式
“Fe2+与Fe3+转化”的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 化学教学 孙夕礼 科学探究
“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铁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教学 吴国权 问题解决
“铁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 许英慧 问题解决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课堂实录 化学教学 谷莹莹 科学探究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教育 李井亮 情境创设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化学教育 王建林 问题解决
“重要含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教育 宁滨 科学探究
开放课堂利用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探讨——“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的教学案例 化学教育 蒋曦 科学探究
优化教学常规环节,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全程感悟 化学教育 徐泓 科学探究
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教学设计 万方 邵月银、阙荣辉等 情境创设
高中化学“铁的化合物”一节教学探讨 维普 戴树东 科学探究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中国期刊网 林 宏 问题解决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重要含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宁滨
(北京市景山学校100006)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主要性质,能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Fe2+与Fe3+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Fe3+的检验方法。
(3)从物质的类别和化合价角度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了解Fe(OH)2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重要含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宁滨
(北京市景山学校100006)
1.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性质的实验,培养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2)通过对铁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重要含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宁滨
(北京市景山学校100006)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重要含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宁滨
(北京市景山学校100006)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Fe(OH)2和Fe(OH)3的性质和Fe2+与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Fe2+与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3.教学流程图
活动1.1.1:请学生列举铁的化合物,并从化合价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任务2.3:铁盐和亚铁盐
任务2.1:铁的氧化物
活动2.1.1:简单介绍三种铁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活动2.2.1:教师演示实验—Fe(OH)2和Fe(OH)3的制备,分析操作原因,解释现象变化的原因。
任务3.1:知识的迁移应用
活动3.1.1:学生交流讨论,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板块1:引入新课
任务2.2:铁的氢氧化物
任务1.1:复习旧知识
活动2.3.1:演示实验,介绍Fe3+的检验方法
板块3:应用与实践
活动2.3.2:实验探究, Fe2+与Fe3+的氧性和还原性
活动2.3.3:交流讨论,总结Fe2+与Fe3+的转化规律
板块2:分类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
4、教学评价
(1)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物质,采用回忆、复习的方式引入新课,对含铁化合物进行分类,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2)教师的演示实验承载了讲授知识和传授方法的双重作用。
(3)组织学生分小组经过预测、选择试剂,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活动方案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铁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许英慧
(南京师大附中, 江苏南京 210003)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并会应用其性质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根据问题要求 、 实验目的,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2)根据实验现象、 结论及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等知识去探究、 归纳铁的重要化合物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及实验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逐步体会、 掌握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铁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许英慧
(南京师大附中, 江苏南京 210003)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体会实验在化学学习探究中的意义, 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为: Fe2+与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3.教学流程图
活动1.1.1:提出实验室常见的关于铁盐和亚铁盐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2.2:铁盐和亚铁盐
任务2.1:铁的氢氧化物
活动2.1.1:复习旧知识,如何通过化学方法获得氯化铁和硫酸亚铁两种盐?
任务3.1: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3.1.1:应用所学知识,交流讨论解决课前设置的实际问题。
板块1:引入新课
任务1.1:设置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2.2.1:学生交流讨论总结Fe3+的检验方法,并实验。
活动2.2.2:实验探究, Fe2+与Fe3+的氧性和还原性,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板块2:分类认识铁的化合物
活动2.1.2:学生分组实验,设计实验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提出实验中遇到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活动3.1.2:课外学习探究。
板块3:迁移应用
4、教学评价
一个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往往比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的更重要,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发现问题的眼睛。本教学设计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紧抓学生思维,让学生随着问题的提出不断地应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遇到旧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顺理成章的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在问题和实验中领会新的知识。整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了9个大问题,还有若干个小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是教师提前设置的,有些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教师提前设置问题能够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是教学内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教师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能够顾及到学生的学情,学生想知道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得投入课堂。总之,这是一节能够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优质课。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李井亮
(北京市汇文中学100061)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别常见亚铁盐和铁盐固体和溶液的颜色;知道Fe2+和Fe3+的常用的检验方法。
(2)认识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关系;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2+被氯气氧化和Fe3+被铁还原。
(3)知道Fe2+容易被氧化及防氧化的方法。
(4)能根据提供的化学试剂设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并会应用其性质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李井亮
(北京市汇文中学100061)
1.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化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应用结论)。
(2)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养成合作意识。
(3)学习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李井亮
(北京市汇文中学100061)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和实验来激发兴趣;
(2)体会化学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3)感受“化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模式分析
(二)典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李井亮
(北京市汇文中学100061)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Fe3+的检验和Fe2+与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Fe2+与Fe3+相互转化,选择什么试剂去实现Fe2+与Fe3+相互转化,如何防止Fe2+被氧化和如何检验Fe3+。
3.教学流程图
引入课题
认识铁盐和亚铁盐
实验探究Fe2+与Fe3+相互转化
应用所学分析实际问题
铁元素与人体健康、补铁试剂问题
归纳出Fe3+灵敏的检验方法:KSCN检验
归纳出Fe2+与Fe3+相互转化方法
归纳出Fe3+的检验和保存方法
为什么补铁剂与维C同服更有利于吸收?
缺铁性贫血处方、补铁食物
教学环节
知识线索
生活情境线索
结束课题
4、教学评价
(1)清晰的情境教学线索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中“补铁”问题作为情境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说是从生活到化学,又从化学回到生活,生活情境成为本节课的明线,而化学知识成为暗线。
(2)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探究能够体现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特色,应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新课程倡导的唯一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教授法、启发教学法等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关键是如何应用。本节课采用了启发、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给与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谢谢观赏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