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年高考作文乙卷深度解析及范文3篇(三)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依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以“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作为写作的大前提,以“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的话语为延续,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结合此情景及话语对自身发展做出思考,重点考察学生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对考生来说,扬雄的话语很好理解,材料也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写作的限制是:考生要根据扬雄的话语和材料中的解析结合自身的发展写出对人生的规划,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谈个人理想追求和自身发展的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是题目的典型任务,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不能只谈自身发展,必须注意命题人的写作指令“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和“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也不能脱离材料或脱离自身实际,空谈观点。
3.价值判断的限制。“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中“修身”、“矫思”、“立义”这三个关键词是材料的重点,也明确指明了写作的价值取向。材料的内容要求考生在追求理想、发展自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修身”、“矫思”、“立义”,这样才会成为真正有中国脊梁的人,立德树人是前提、道德修养是关键、发展自身是目标这三者缺一不可。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中“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对自身发展的思考”这句话给出了很广阔的写作空间,“追求理想”“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有很多内容可写,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小的方面说可以结合当前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来写,往大的方面说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思考,让考生准确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理解成功、成才之间的含义。只要扣住“修身”、“矫思”、“立义”这几个关键字词,根据它们或浅或深的含义,可选择的立意是多样化的。
2.思想和联想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扬雄的话语:“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虽然是古文言,但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让句意的解读难度小了很多,以“弓”、“矢”、“的”三个弓箭中密切关联的零部件设喻,形象而生动地指明了“修身”、“矫思”、“立义”三者的关系,“弓”、“箭”、“靶心”可以综合多角度进行全方位思考,应该说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记叙自己追求理想中的经历和感受,写成记叙文;可以就三者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议论,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扣住自己的思考和人生规划写成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
解题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依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以“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作为写作的大前提,以“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的话语为延续,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结合此情景及话语对自身发展做出思考,重点考察学生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对考生来说,扬雄的话语很好理解,材料也给出了清晰的解释,难点在于要理解扬雄话语中“修身”、“矫思”、“立意”也就是“弓”、“矢”、“的”三者的关系,追求理想、对自身发展的思考都必须考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先看扬雄对理想追求的看法,他使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将修身比作弓,端正思想用作箭,将“义”作为目标,一切都确定后再去做,就一定能收到“取义”的结果了。
其中“修身”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矫思”是指端正心思。矫,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的”是箭靶,目的。“立义以为的”说的是将“义”立在那里作为“取”的目标。这一比喻非常清楚地阐释了追求、实现理想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重要条件。
补充一点:此语出自扬雄的《法言·学行》,他认为:只有具备深厚的修为才能成为一张有力量的“弓”;端正自己的出发点,才是一枝直指目标的利箭;再将“义”作为正确的目标,才能达到“取义”的目的。这部书是扬雄模仿《论语》而作,作为人们的行事准则而提出的评判之言。
《论语》中也曾强调过这一观点,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一生应追求的理想,其中“正心”是基础,亦是个人修养的关键(这一点提醒每一个考生平时还是要能品读经典,对个人发展、对文化素养的提升都很关键)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考生就可以自主行文。实际上,题目就是要求考生从历史中汲取成长力量,从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伟人、名人身上汲取智慧,立德树人,心怀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助力中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写作任务完全符合目前高考中语文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
?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修身正心?,迈步向“义”。
2.立义笃行,奋然筑梦。
3.载道以义,直挂云帆。
4.修身正心,圆梦之途。
5.大义定初心,皓月亮人生。
6.发现“看不见的路上”的美景,懂得“诗与远方”的源助力。
……
偏题立意:
1.追梦人,在路上。(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范围太广,难以突出写作重心。)
2.修正中成长,坚守下成功。(未全面把握材料中三者的关系,立意走偏。)
3.定挽雕弓如满月,矢破万里的心裂。(拟题很有文采,可惜没有直接点名重心,考场作文的大忌。)
……
?
范文展示一??
修身正心,迈步向“义”
当今青年一代是有理想的一代,志存高远,向往未来。此理想便可称为“人之义”。青年若想迈步向“义”,则当修身正心,唯有长足发展自身,才能实现伟大抱负。
古人对实现“义”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汉代扬雄以箭为喻对此进行了阐述,以修身为弓,以矫思为矢,以义为的,准备好后射出,则定能命中“义”的靶心。在他看来,要实现“义”,则应以修身为基础,以端正思想为方法,做好准备付诸行动,那么便可正中靶心。这对于当代我们有理想的青年同样有借鉴意义。他告诉我们,若想实现自身的伟大抱负,助力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修身正心无比重要。修养与先进思想可极大缩短每个人与成功的距离,身为青年的我们也当孰记于心。
只有正心诚意,不忘初心,才能正中靶心,方得始终。回想党的革命史,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修身养性,正心培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革命由马克思主义作指引,马克思主义也成为每位革命志士的必修课。正是受这种先进思想的影响,才使得中国革命的理念被不断秉续和完善,从而取得最终的成功,这便是正心之用。修身也同样重要。假若不修身,革命人士也如官僚一般强民财,违民意,行为无纪律,又怎能赢得人民的信赖,革命的胜利又从何而谈?中国共产党有理想,为了“义”的实现,他们正心、修身,赢得了全国解放,民族独立。
我们青年更应当修身正心,这是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要求。袁隆平院士有着宏伟的目标——让人民吃饱饭。于是,他不断端正思想,增强自身修养,并为之付出了百倍的汗水,终于研究出超级高产杂交稻,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饥饿问题,他是正心修身,迈步向“义”的典范,是时代之楷模,是我辈青年之榜样。
但又何止袁老,中国探月、探火、北斗团队,哪一个不是修身正心,最终到达理想的前方?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若要挑起国家、民族乃至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修身正心必不可少。我们当从国史,党史中汲取营养,增强信念、端正思想,以模范为榜样,加强修养、刻苦求真、砥砺前行。所谓“佛系”“巨婴”等病态皆不可取,唯有修身正心,迈步向“义”方为正道沧桑。要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前人予以后人的深厚期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义远行,做最美追梦人。
修身正心,做好时代青年,努力追梦,肩负国家民族使命。迈向“义”的步伐只会越走越坚定,国家与民族的辉煌将于我辈手中再现!
?
范文展示二??
立义笃行,奋然逐梦
理想,一个美好的字眼,多少人为之奋斗一生,纵使倒在路上,心中依旧一片无悔。如今的时代,是青年的逐梦时代,当今的中国,是逐梦青年的中国。我们青年人应当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排在首位的,便是立义。青年同志的理想应当同祖国和人民前途与命运紧密相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个人实现梦想的道路才能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相连,我们才能在对人民的奉献中找到前行的动力和生命的意义。叩问青史,哪一个被历史铭记的英才楷模不是将广济苍生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治国不法古”的商君到改革开放的邓老,他们将变革作为理想为人民谋利;从造纸的蔡侯到杂交水稻之父的袁老,他们将创新作为理想改善人民生活;从死谏的海瑞到逆行的钟南山,他们把奉献作为理想救人民于水火。是的,一个人若是将自己的理想同国家,同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那么正如马克思所说,当我们死时,高尚的人会为我们洒下热泪。
立志之后便要笃行,笃行又以矫思为先,修身为后。
所谓矫思,即端正态度。思想是统领人行为的根本,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思想的外现。从中我们就知道了端正思想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过程中,有少数人犯了右倾错误,纵使我党初心未改,心中始终挂念人民,可依旧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团体的血腥屠杀下损失惨重。所以,青年若要实现理想,必先端正思想,不可软弱或偏激,不可脱离实际。这样才能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少些坎坷。
矫思之后便要修身。思想始终是主观产物,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可以改造世界。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才能在理想之路上行得稳健。切不可学习寒号鸟,夏日放歌夸饰其羽,冬日崖壁受冻才决心筑巢,最终冻毙于山谷。这便是没有将思想付诸实践的后果。所以青年同志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切忌空谈空想,而要修身笃行,如此,才能一步步接近梦想,最终实现梦想。
青年,是初升的太阳,是盛放的花海,是滚滚而行的前浪。我们最有活力,最有热情,最有希望。在这被无数人讴歌的青春年华,若我们不能树立理想,不能为之奋斗,不能在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度过我们的青春,岂不是一种辜负?人生很长也很短,青年应尽早踏上追逐理想的征程,在立义与笃行中、奋然追梦。
理想虽高远,但吾辈相信,只要不停下追逐的步伐,总会有实现理想的一天。
?
范文展示三??
投身理想,奔赴更好的自己
理想如灯塔,照亮前行的路。“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拥有理想”。我不想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我要投身理想奔赴更好的自己。
扬雄曾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失,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唯有加强修养,端正思想,以义为目标,付诸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只有投身社会,才能实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我很认同这句话。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一线记者,洞察人间疾苦,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成长的十八年间,我见证了社会中的善也曾遇到过社会中的恶。会因不良行为痛心,也会因人们的善良奉献而感动。因此,我想做一枚月亮,不淆世俗的骇浪,为人间播洒自己的光辉。追梦路上端正思想是首要。以“义”为目标才能行得更远。心之所向,一路风景。公之所安,便是远方。
“孰知不知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人生因理想而出彩,梦想因热爱才值得。人生可能有这样一段时间,付出了努力,却未见成效。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扎根”,为了追逐理想与远方,我们不断加强修养,付诸行动。我有两位偶像。一位是“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年出塞,大器初成”的于敏院士。他将一生投身科研事业,铸就了核的辉煌!另一位是“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的袁老。他一生追梦稻田间,解决了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神州袁悼表公,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投身理想,加强修养,付诸行动,奔赴更好的自己。
路遥天长,我是咫天星光。兀兀穷年,久久为功,哪怕那山再高,水再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海到深处天作岸,山到高处我为峰。虽力微梦小,终将驶何理想的彼岸。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厚积薄发,因为有梦才自得。我来人间一趟,我要见见太阳,一线记者,这个梦想承载了太多责任与期许。以“义”为目标,坚守本心才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都是追梦人”。投身理想。奔赴更好的自己。以“义”为帆,以行动作舟,我们将驶向理想的彼岸!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