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教学课件 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5张PPT+9份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教学课件 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5张PPT+9份视频)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九年级上册
RJ
初中化学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
4.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防止温室效加剧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目标
新知导入
有一种物质,农民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二氧化碳(CO2)
灯火实验——二氧化碳含量
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你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呢?
实验一: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注意:
1.倾倒二氧化碳时要沿着烧杯壁
2.倾倒时动作要缓慢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
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
思考问题:
1.烧杯内的蜡烛熄灭了,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实验二:溶解性实验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的大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易升华
干冰的升华
比较CO2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对大小的方法
1.将两个相同规格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托盘上,调节平衡。把二氧化碳气体倒入一侧的烧杯中,可观察到该侧托盘下沉。
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表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纸花由紫变红
纸花不变色
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纸花不变色
纸花由紫变红
CO2不能使石蕊变红
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2CO3,H2CO3能使石蕊变红
Ⅲ直接放入CO2中
Ⅳ喷水后放入CO2中
Ⅴ将Ⅳ步实验后的纸花烘干
纸花由红变紫
H2CO3不稳定,受热后易分解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
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CO2和H2O(H2CO3
CO2↑
+
H2O)。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不是CO2,而是CO2与H2O反应生成的H2CO3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Ca(OH)2+CO2
CaCO3↓+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
可用来检验CO2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总结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H2O
H2CO3。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
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与C反应:
C+CO2
2CO。
高温
讨论
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刚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更加潮湿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Ca(OH)2
CaCO3
+H2O
A
典例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C.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易升华
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2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新知探究
二氧化碳的用途
可作致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背景等。
用来灭火。
可作气体肥料,参与植物光合作用。
可作化工原料,生产纯碱。
物理性质
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自然界中CO2的循环
产生途径
消耗途径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维持二氧化碳含量稳定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且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进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后果:
(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气候反常,极端天气频繁;
(3)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
(4)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
D
典例2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解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填充探空气球需要密度比空气小得多的气体,二氧化碳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
典例3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
C
A.使用太阳能
B.乘公交出行
C.使用一次性木筷
D.增大绿化面积
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课堂小结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的大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H2O
H2CO3
CO2+Ca(OH)2
CaCO3
+H2O
课堂达标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SO2和NO2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B
A.CO2等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
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CO2
C.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CO2的排放量
D.“低碳”指的是较少的CO2排放
3.能证明某无色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红
C
解析: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熄灭,可能是二氧化碳、氮气或稀有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还可能是其他酸性气体,如HCl气体。
4.(2020?菏泽中考)“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C
A.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C
.为防止影响小区人们生活,在空旷偏僻的地方燃烧塑料垃圾
D
.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九年级上册
RJ
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
1.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及尾气处理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3.知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
学习目标
新知导入
据报道,在短短的两年内,安徽省芜湖市大约有50人死于煤气中毒。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无色
气体
无味
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小(1.250g/L)
与空气密度相近,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知识点1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新知探究
2CO
+
O2
2CO2
点燃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一氧化碳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产生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中的化学反应
煤炉口
煤炉中部
煤炉底部
2CO
+
O2
2CO2
点燃
C
+
O2
CO2
点燃
CO2
+
C
2CO
高温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
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
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
重时会危及生命。当一氧化碳在
空气中的含量占到总体积的0.02%时,人在2h~3h后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3.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毒性
一氧化碳的毒性
你知道吗?
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常常将门窗紧闭,用煤炉来取暖,但往往会发生煤气中毒的事故,使用煤炉应注意什么?
用煤炉取暖时应加装烟囱,并注意通风。
急救措施: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重者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1)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边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4.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实验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uO
CO
实验步骤:
防止CO不纯,点燃或加热后发生爆炸。
(1)实验前先检查CO的纯度。
(2)先通入一会儿CO,然后对装有CuO的位置加热。
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3)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CuO失去氧变成Cu,具有氧化性;CO得到氧变成CO2,具有还原性。
实验结论:
CO具有还原性,CuO
+
CO
Cu
+
CO2
尾气处理的常见方法
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多余的一氧化碳点燃;二是将多余的一氧化碳收集再利用。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CO的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CO的用途
作气体燃料
冶金工业
/
还原性
冶炼金属(如炼铁)
CO
+
Fe2O3
=
===
=
Fe
+
CO2
3
高温
3
2
决定
反映
典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CO有特殊气味
B.通常状况下CO是气体
C.CO能溶于水
D.CO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知识点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新知探究
CO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而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1个CO分子和1个CO2分子相差一个氧原子。虽然它们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有很大不同。
物理性质
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CO
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略小
比空气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CO和CO2性质的比较
化学性质
CO
CO2
可燃性
还原性
与水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毒性
2CO+O2
2CO2
点燃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uO+CO
Cu+CO2

不反应
CO2+H2O
H2CO3
不反应
CO2+
Ca(OH)2
H2O
+CaCO3

有毒
无毒
典例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节约能源,应关闭门窗
D.CO和CO2都易溶于水
CO
CO难溶于水,CO2能溶于水
课堂小结
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
还原性:CuO+CO
Cu+CO2
可燃性:2CO+O2
2CO2
点燃
毒性: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课堂达标
1.
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D
解析:CO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无法吸收CO,不能防止CO中毒。
在O2、CO、CO2三种气体中,有剧毒的是______;
不能在空气中点燃的是____________;
能溶于水,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_;
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_________。
CO
O2和CO2
CO2
CO
2.将合适的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处:
3.(2020?云南中考改编)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
CO与CO2都是大气污染物
B.
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
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CO能与水反应
不能
CO2不是大气污染物
+2
+4
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将混合气体通过石蕊溶液
D.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4.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B
解析:除去CO2中的C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CO不会燃烧;CO与灼热的CuO反应生成Cu和CO2,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通过石蕊溶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时除去的是C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