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第五单元课题1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上册RJ初中化学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从微观的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学习目标“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新知导入广而告之两位科学家的“争论”波义耳罗蒙诺索夫密闭装置敞口装置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新知探究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请注意观察以下实验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其他变化现象,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质量变化情况。让我们用实验和智慧来求证吧实验方案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分析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缩小相等P+O2P2O5质量总和=质量总和点燃实验注意事项:1.需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2.在玻璃管上端应系一个小气球,目的是防止红磷燃烧放出的大量热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橡胶塞。3.玻璃管下端需与红磷接触,目的是引燃红磷。4.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方案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结论相等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CuSO4FeSO4+Cu质量总和=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研究的量:是质量的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3.研究对象:“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即实际反应掉的那一部分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计算在内。4.各物质:是指所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所有的物质。5.总质量:指物质的总质量守恒,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质量守恒。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方案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分析反应原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了空气中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右偏碳酸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Na2CO3HClNaClCO2H2O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方案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分析反应原理参加反应的氧气没有计算在内,使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反应前天平平衡,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镁+氧气点燃氧化镁MgO2MgO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两点:(1)实验中必须发生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2)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天平是否平衡与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没有必然联系,无论天平是否平衡,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分裂重新组合聚集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没有改变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和不变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元素的化合价分子的总数宏观微观不变改变可能改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变化中的有关现象。2.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化学式。3.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4.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5.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6.推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典例1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有机物+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B.有机物中只含C、H两种元素C.有机物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D.有机物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光A叶绿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元素组成的方法见化学RJ九上《教材帮》第五单元课题1方法点拨典例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B.50g酒精与50g水混合后总质量为100gC.10g蔗糖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蔗糖溶液D.汽油挥发后质量变小A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微观解释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课堂小结1.在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分子的数目④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解析:分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会改变。课堂达标2.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DA.大于(a+b)克B.小于(a+b)克C.等于(a+b)克D.小于或等于(a+b)克解析: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有两种可能,一是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a+b)克,还有一种可能是反应物中的一种有剩余,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克。3.(2020?黔东南中考)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氧化物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甲乙丙解析: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由丙的分子示意图可知,丙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是氧原子,则丙为氧化物,B正确;根据图示及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可推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C错误;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正确。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故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由于氧气逸出,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的质量小第五单元课题1第2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上册RJ初中化学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学习目标“和”“反应条件”“生成”反应物生成物碳+氧气二氧化碳点燃1.书写麻烦;2.不便交流;3.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4.不能表示各种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新知导入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和”“反应条件”“生成”及“六不变”反应物生成物知识点化学方程式新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个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量的方面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示例: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质的方面量的方面2H2+O22H2O粒子个数比2︰1︰2点燃2H2+O22H2O质量比(2×2)︰(16×2)︰[2×(2+16)]即4︰32︰362H2+O22H2O点燃点燃小试牛刀4P+5O22P2O5点燃1.表示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点燃。3.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31︰40︰71。4×315×322×142特别提醒1.化学计量数指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如上述反应中P的化学计量数为4,O2的化学计量数为5。2.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都是气体,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体积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2H2↑+O2↑通电2H2O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为例)质的方面量的方面C+O2点燃CO2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方面: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粒子方面: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质的方面量的方面小试牛刀2H2+O2点燃2H2O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质量方面: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粒子方面: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方法点拨:通过化学方程式,可得到的信息有①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③反应中各粒子的数量关系。典例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C.化学反应的快慢D.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C典例2化学方程式S+O2SO2的读法正确的是( )点燃①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②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④硫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二氧化硫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B质的方面粒子方面质量方面化学方程式定义意义读法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量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质的方面、量的方面课堂小结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D磷和氧气1601.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正确的是()4P+5O2点燃2P2O5课堂达标改变124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6g+11g-20g=7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20︰7。BA.20︰11B.20︰7C.5︰4D.16︰112.(2020?天津中考)现将20g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gC和11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C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15C.物质Y一定是单质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物质XYZW反应前的质量/g205237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35212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值为(20+5+2+37)-(35+2+12)=15,反应后X的质量减少,则X是反应物;W的质量减少了37g-12g=25g,是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5g-5g=30g,是生成物;该变化可表示为X+W→Y,故Y一定是化合物;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30g︰25g=6︰5;Z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加反应的杂质。质量守恒定律的表格数据分析题的解法见化学RJ九上《教材帮》第五单元课题1思路点拨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D解析:由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丁→乙,属于化合反应;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加反应的杂质;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8g︰20g=7︰5;甲和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28g=2︰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教学课件 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pptx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wmv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mp4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wmv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