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只有达到一定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称其为溶解度)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把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就是10克B、20 ℃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C、20 ℃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D、20 ℃时,36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B、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136克3.60 ℃时,50克水中溶解55克硝酸钾恰好饱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C、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4.把90克 1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了40克硝酸钠固体,则硝酸钠在 10 ℃时的溶解度是( A )A、80 克 B、80 C、44.4 克 D、44.45. 20 ℃时,将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恰好饱和,则 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B )A、20 克 B、40 克 C、20 D、40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②外因:温度(与溶剂量无关)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例题:固体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D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高低 D、溶剂的质量3、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物理性质)溶解度: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大小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20度) >10g 1g~10g 0.01g~1g <0.01g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例题:1. 已知 20℃ 时,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A )A、易溶 B、难溶 C、微溶 D、可溶2. 已知 20℃ 时, 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 C )A、易溶 B、微溶 C、可溶 D、易溶4、气体的溶解度:①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例题:煮开水时,在水沸腾前就可以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 A )A.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B.温度升高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C.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小D.压强增大使空气的溶解度变大5、固体溶解度曲线(中考必考)(1)t3oC时A的溶解度为_80g(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下,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t3oC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N点也为t3oC时B的饱和溶液)(4)t1oC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溶液中获取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oC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oC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和B(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例题:1、(2011 株洲)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2、(2011 烟台)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2011 衢州)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 )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均为40克D、t3℃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可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结晶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要求: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例题:1、将7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C )A、硝酸钠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B、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中考真题一、选择题:1.(烟台市)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2.(烟台市)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烟台市)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4. (福州市)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B. 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C.t ℃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60 ℃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的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5.(雅安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6.(重庆市)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 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7.(巢湖市)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把40℃时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8.(南充市)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5gNaCl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C.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D.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9.(南通市)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10、(无锡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A0t1t2t3NtSP80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