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别了,语文课》 一、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二)学习运用对比手法以及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感; (三)体会“我”对语文课态度变化背后所蕴含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依恋之情。 二、教学重点 (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二)学习运用对比手法以及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感; (三)体会“我”对语文课态度变化背后所蕴含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依恋之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对比手法以及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但是有一个小孩在刚刚爱上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时,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随着他笔下的人物一起进入语文课堂。 (二)作者简介 何紫(1938—1991),原名何松柏。广东顺德人,香港儿童文学作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华侨日报》撰写文章,描述当时的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挑战。这些文章后来结集成《40儿童小说集》《儿童小说新集》《儿童小说又集》等书,对香港的基础教育有深远的影响。何紫一生都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推动着儿童文学的发展。 《别了,语文课》《臭水沟旁的城堡——香港儿童小说集》《何紫作品选》等在内地出版,其中多篇小说改变成儿童电视剧上映。 (三)预习检测 1.请准确读出下面加点字 噙着(qín) 滋味(zī) 轻抚(fǔ) 擦拭(shì) 包裹(guǒ) 沉寂(jì) 叮嘱(zhǔ) 华侨(qiáo) 默书簿(bù) 饶有趣味(ráo) 热泪盈眶(yíng kuàng) 2.多音字辨析。 137858599060规范、标准、仿效、榜样等。 规范、标准、仿效、榜样等。 55245099060mó(模范) mó(模范) 435610185420 102235139700模 模 139255583820模子,形状、样子。 模子,形状、样子。 556895114300mú(模样) mú(模样) 140970062230眼睛所视。 眼睛所视。 55562577470kàn(看见) kàn(看见) 1386840191770守护、监视。 守护、监视。 4457701143012065080010看 看 29229052820670名词,指某一器官。 名词,指某一器官。 29165553457575动词,把东西送进食管里的动作。 动词,把东西送进食管里的动作。 29705304185285声音受阻而低沉。 声音受阻而低沉。 03567430咽 咽 64643030664157829552908935yān(咽喉) yān(咽喉) 7829553560445yàn(吞咽) yàn(吞咽) 7766054185285yè (哽咽) yè (哽咽) 55245031750kān(看守) kān(看守) 1391285106680名词,指某一器官。 名词,指某一器官。 531495133985yān(咽喉) yān(咽喉) 4483109525 139890544450动词,把东西送进食管里的动作。 动词,把东西送进食管里的动作。 53149538735yàn(吞咽) yàn(吞咽) 11430030480咽 咽 1391920139700声音受阻而低沉。 声音受阻而低沉。 540385153035yè (哽咽) yè (哽咽) 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张皇:惊慌;慌张。 沉寂:十分寂静。 叮嘱:再三嘱咐。 胡思乱想: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 饶有趣味:指很有兴趣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 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起,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四)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向不喜欢语文课的“我”因为要移民而不舍,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忽然喜欢上了这门课。 (五)再度梳理 一口气读完《怎样学好语文》后——感到遗憾,遗憾为何没有早点碰到这本书 得知以后可能没法学习语文——感到惊恐 发现自己语文不好——觉得慌张、难过、焦急 语文进步,并爱上语文后——感觉心痛和难以割舍 (六)品读探究 1.文中的主人公“我”原来并不喜欢语文课,后来却深深地喜欢上了语文课,原因是什么?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明确: 张先生的谆谆教诲和对“我”的关心促使“我"爱上了语文课。“张先生对“我”爱上语文课一事起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文的魅力促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语文课。当“我”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对 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深地喜欢上了中文。 “我”的天然的爱国主义情怀,保留着中国人的文化归属感,促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语文课。所以, 此时“我”对祖国特依依不舍之情转化为学习中文 的热情、动力,让"我”对语文课也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 2.文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我”的情感和情感变化的? 明确: 以前,我上语文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语文书,别有一番滋味。 我现在念五年级,可是因为我过去不喜欢语文课,实在学得不好,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四年级的程度。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对比,与之前上语文课的表现和感情进行比较,表现出“我”现在对上语文课和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 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听到了下课钟声。 (运用心理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我”对语文课喜爱和不舍。) 我有点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儿知道中文的丰富和优美。 (心理描写,表现出未能早阅读此书的遗憾,进一步表达出对语文课的不舍。) 我放下了书,走到爸爸跟前,问爸爸:“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文吗?” (语言描写,表现出“我”担忧不能学习中文,表达“我”对中文的喜爱和学习中文的渴望。) 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心理描写,直接抒情,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语文课深深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它。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内心独白,直接抒情,不仅表现出“我”对中文的喜爱,更表达出“我”对祖国的不舍和依恋!) (七)美读传情 美美地诵读文章,认真体会人物情感。 找出你喜欢的语段,为大家读一读,可单读、可分角色朗读。 齐读: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文,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它。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八)悟读深思 如果你是文中的陈小允,此时你正坐在飞往危地马拉的飞机上,你会想些写什么?请使用第一人称“我”,把你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九)总结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叙述了“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语文课产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在经历了这天放学回家、离开前一周的语文课、最后一次语文课三个时间段的具体事件后,“我”对语文课的情感态度由最初的开始喜欢发展为深深喜爱,最后到眷恋和不舍,抒发的是“我”对母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不舍。 (十)板书设计 3411220288925原因: 离开祖国, 不舍、热爱 原因: 离开祖国, 不舍、热爱 2407285216535不喜欢 不喜欢 3114675203202362835179705对比 对比 221107033655 2404110156845喜欢 喜欢 15811507048543751571120“我” 语文课 1925320144145(惊恐、着急、难过) (惊恐、着急、难过) 85090019685(母语) (母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