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两部分,17小题(分“选择题12题12分”和“非选择题5题28分”),满分43分(考生得分大于或等于40分时按40分计入中考成绩)。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 ; Na-23; Cl-35.5 ;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自制简易净水器 C、泡沫灭火器原理 D、石墨导电实验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B.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确保长期食用 C.酱油中加入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D.如果人体内缺乏碘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稀释浓硫酸 D.溶解固体 4、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铷属于金属元素 B.n的值是1 C.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每年春天,柳絮纷飞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1L黄豆与1L绿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 分子间有间隔 C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6、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中,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起到了重要作用,连翘的主要成分之一连翘甙的化学式为C27H34O11,下列对连翘甙描述错误的是( ) A.连翘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81:44 B.连翘甙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C.连翘甙由2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构成 D.连翘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7、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它可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加剧,还可缓解能源紧缺。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组成 D.物质的组成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钢铁生锈需要氧气 B.验证氢氧化钠遇水放热 C.干燥NH3气体 D.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二氧化碳呈酸性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1、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S/g KCl 31.0 34.0 37.0 40.0 42.6 KNO3 21.9 31.6 45.8 63.9 85.5 A.甲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 B.T2应介于30~40℃ C.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到b点,先蒸发一定量的水,再降温到T1℃ D.将T2℃时饱和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12、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水溶液显中性) B.烧碱 C.熟石灰 D.硝酸铵(水溶液显酸性)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请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防疫”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口罩与家用消毒液是做好个人日常防护的必备物品。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国家是中国,最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这次疫情中我们使用最多的是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分三层,其中的中间层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的熔喷布,是阻隔病毒的关键部分;鼻梁处采用环保型全塑条,不含任何金属。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可预防病毒,但不能防霾。N95口罩的主要结构与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相似,但其鼻夹采用的是铝条,有些N95口罩还带有呼吸阀。它不仅可以预防病毒,还能防霾。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即可,每2~4小时更换一次N95口罩可1~2天更换一次。 家用消毒液常用的是75%酒精消毒液和84消毒液。75%酒精(体积分数)可用于消毒。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84消毒液于1984年在北京研制成功,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买回来的84消毒液浓度较大,需按比例兑水使用。过高浓度的消毒液既不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又会造成环境污染。 (1)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与N95口罩的区别是 (答一条)。 (2)N95口罩所使用的材料包括 (答一条)。 (3)上述家用消毒液在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是 。 (4)除上述提到的防护方法外,“防疫”我们还应做到 (填字母序号)。 A.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 B.常通风:每天开窗通风保持新鲜空气 C.不聚会: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D.会隔绝: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 (5)2020年4月12日,全国爱卫办提出:计划将“分餐制”形成制度推广。“分餐制”对于“防疫”的意义是 。 1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 (1)写出上述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选择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填装置序号)。 (3)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可用来制取氢气,锌粒放在金属细丝网上,该装置的显著优点是可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为研究图1装置的工作原理,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制取氢气过程中的压强变化如图2。 ①金属细丝网的材料应选 (填序号)。 a.Fe b.Cu c.Al ②图2中ab时间段,在图1装置内出现的现象是 。图2中cd时间段对应图1装置的操作是 。 15、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和不与酸反应的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图如图1。 (1)酸溶时,需将菱镁矿磨成粉末状,目的是 。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氧化时,反应的方程式为2FeSO4+H2O2+ ═Fe2(SO4)3+2H2O,KMnO4溶液也能将Fe2+氧化成Fe3+,并生成可溶性的锰盐,选择H2O2的优点是 。 (3)沉淀时,需严格控制NH3?H2O的用量,其目的是使Fe3+完全沉淀, (填离子符号)不沉淀。 (4)流程中“一系列操作”主要过程为: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等。 16、馒头制作时常加入泡打粉,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化学活动课上同学们对泡打粉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泡打粉又称为发泡粉,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1】(1)将发泡粉加水溶解,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其溶液的PH约为1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溶液呈 (填“酸性”或“碱性”)。 【实验探究2】将200g淀粉、等量的水与不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制成面团进行发酵 实验方案 温度/0C 碳酸氢钠的质量/g 现象 ① 30 0.2 60分钟面团开始变得松软 ② 30 0.3 45分钟面团开始变得松软 ③ 40 0.2 30分钟面团开始变得松软 ④ x 0.3 20分钟面团开始变得松软 【问题与结论】(2)要通过实验③④对比面团发酵程度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有关,实验中x= ;分析可知碳酸氢钠质量一定时,面团发酵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实验探究3】在右图装置的a试管中放碳酸氢钠固体,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a试管固体有剩余,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3)a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探究】同学们为了确定a试管中剩余白色固体的成分,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①:固体是Na2CO3 猜想②:固体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4)称量1.68ga试管中剩余白色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mgCO2,当m的取值范围 ,则猜想②正确。 【拓展延伸】用如图装置分别向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逐滴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时,实验现象如下:、 CO2:右侧烧杯中开始无气泡,后有气泡产生。 CO2:右侧烧杯中一开始就有气泡产生。 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得CO2的体积如图: (5)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更快,你判断的理由是 (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开始无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17、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求: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1、C 2、B 3、A 4、C 5、D 6、C 7、C 8、C 9、C 10、B 11、C 12、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答案:答案为:(1)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比N95口罩的使用寿命短; (2)金属材料、合成材料; (3)使用75%酒精消毒液时远离明火; (4)ABCD; (5)可以减少病毒相互传染。 14、答案:(1)长颈漏斗。 (2)2H2O22H2O+O2↑;C。 (3)①b。 ②固液接触,有气泡产生;打开止水夹。 15、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MgCO3+H2SO4═MgSO4+H2O+CO2↑。 (2)H2SO4;不引入新的杂质。 (3)Mg2+。 (4)降温结晶。 16、(1)碱性;(2)40;温度越高,面团发酵越快(或面团发酵变得松软所用时间越短) (3)?2NaHCO3Na2CO3+CO2↑+H2O (4)0.69g<m<0.88g (5)碳酸氢钠产生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所用时间更短 (6)Na2CO3+HCl═NaHCO3+NaCl 17、解:(1)由生成沉淀的质量曲线,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 故答案为:100; (2)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x? 10g x=11.1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13.4g-11.1g=2.3g? 答: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3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