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物的生长时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进科学” 科学是一门生活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包涵了化学、物理、生物等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教育必须遵从“从生活走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让学生学会探究这其中的知识,并且加以掌握应用。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新课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打破以学术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而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则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由此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可分为两大块,分别是动物的生长时期和动物的寿命及影响因素,重点内容为前者,而动物的生长时期又以青蛙、家蚕和蝗虫为例讲述,引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教材先以图片介绍青蛙的一生,让学生分析蝌蚪和青蛙的不同,然后介绍了昆虫(家蚕、蝗虫)的一生,最后总结动物生长时期的特点,探究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环环相扣。 2.教材地位与作用 《动物的生长时期》一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第三节。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教材安排了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等内容的学习,介绍了人的生长发育,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本节课又为之后的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的一生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毫无疑问,本节内容在这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普通初中七年级学生 2.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动植物的特性、人类的生长发育等相关的知识,知道了人类的一生,并且经过初一第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对学习科学知识的一般研究方法实验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学习本节课的难度不大。但是,从年龄特征看,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兴趣不大,反而喜欢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资料,这就强调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如何利用图片、视频等趣味教学素材进行成功教学。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青蛙、家蚕、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2)知道动物生长时期的特性、生长时期与寿命的关系及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青蛙生长发育的视频总结青蛙的一生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并学会有的放矢,即有目的地观看视频并迅速得到答案的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总结家蚕和蝗虫的一生,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通过课堂复习的过程,培养自我总结、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青蛙、家蚕和蝗虫一生的教育,体会生命的珍贵和神奇,培养热爱生命的态度; 知道影响动物寿命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青蛙、家蚕和蝗虫的一生;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动物生长时期的共同特征;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 教学难点 青蛙的一生以及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阅读法、小组讨论法、视频观察法、自我总结法 教学手段与用具 教学手段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PPT课件、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约3分钟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PPT:谜语)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来三条腿。 2、(PPT:人的一生图片)复习生长时期人的生长发育,将人的生长时期进行排序 3、(老师)人类的生长时期如此,那么动物的生长时期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动物的生长时期。 谜语导入比较具有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课堂一开始跟上老师的节奏。 用时约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PPT谜语二)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腿,长大有腿没有尾。 2、(老师讲述童年)“拿出纸笔,把你所见过的青蛙的形态画出来。” 3、(播放青蛙生长发育视频:小蝌蚪找妈妈) 4、(PPT文字)像青蛙那样,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发育。 1、猜谜语 (谜底——青蛙) 2、画青蛙的形态图 3、第一次观看青蛙的生长发育的视频,总结青蛙的一生:第二次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得出青蛙与蝌蚪的区别。 谜语同样是为了增强趣味;老师讲述童年趣事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将所见的青蛙形态画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播放视频相比于枯燥的文字或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两次播放分别带着不同目的,能培养学生重视在学习中的目的性目标性。 用时约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PPT谜语)(1)一个姑娘真可爱, 专把树叶当饭菜。辛勤吐丝献终身, 织成丝绸做穿戴; (2)后肢发达善跳跃,独吃皇粮有一绝。 5、(老师补充总结) 6、(PPT:两类昆虫的图片) 2、(学生讲述养蚕经历) 3、(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课本P14 4、(学生讲课)阅读课本后让学生当老师,讲家蚕及蝗虫的生长时期。 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主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学生讲课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 用时约8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阶段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青蛙、家蚕、蝗虫的生长时期 2、(老师根据学生所说板书) 3、(PPT文字展示)生长时期、寿命的概念 4、(视频展示)展示污染带来的影响视频 5、(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 1、(阶段总结)学生总结青蛙、家蚕、蝗虫的生长时期 2、(学生观察板书)三种动物生长时期的共同点。 4、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寿命。 (讨论)影响动物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5、“保护环境” 让学生阶段总结,加深印象,概括共同特征;展示图片猜动物寿命,增加趣味性;小组讨论影响动物寿命的各种因素,从而意识到要保护环境,热爱生命。 用时约7分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说说自己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提出仍存在的疑惑,学生释疑 练习巩固 让学生先自我整理,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还存在那些疑惑,再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疑惑,充分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构架更加清楚。最后再进行练习巩固,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把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