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明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A.1368年. 1616年 B.1238年. 1636年
C.1238年. 1644年 D.1368年. 1644年
2. 明代无汉之外戚. 唐之藩镇. 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3. 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
B. 蒙古族. 满洲
C. 党项族. 契丹族
D. 蒙古族. 回族
4. 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 )
A.靖难之役
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5.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6. 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 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
3 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A.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7. 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
B. 机户开设“机房”,雇用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
C. 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D. 许多大商户掌握大量资本. 原料和织机,是早期的资本家
8. 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盛世潜伏危机”
9. 苏州城阊门( 西门 )外之南濠黄家港,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 门户. 人家 )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交融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地主兼并土地,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10. 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人们称明朝科举为(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文字狱
C.焚书坑儒 D.八股取士
11. 1420年,北京城基本建成。其中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 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的主要设计者是 (  )
A.李春 B.毕昇
C.沈括 D.蒯祥
12. 《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从社会意义来看,《红楼梦》(  )
A.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B.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C.抒发了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1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②①
14.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15.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结合下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某校八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产生了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 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资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材料中“生于乱世之中”指什么历史背景?“最优秀统帅”何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板块二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一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联合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邮票,如下图:
(2)请指出纪念邮票应该发行于哪一年。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板块三 沿海告急,帝国衰落
材料三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4)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材料反映了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17. 长安街被称为“神州第一街”,是国家形象的象征。某历史社团开展了长安街考察活动。
【图文研究】
材料一 明清时,长安街东起东单,西至西单,全长3.7千米,中间被一个“T”形广场阻断,不许百姓通行。广场东西两侧是中央官署(见下图),东部为吏部. 户部等文官机构,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明代). 刑部(清代)。
(1)指出上图中长安街的位置。(写序号)依据材料,说出明清时期长安街及两侧建筑布局所反映的特点。
材料二
(2)图一是我国古代哪一著名工程?明朝修筑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从修筑目的看,它属于什么功能的建筑体系?
(3)图二是故宫(紫禁城),历史上曾有哪些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把北京当作都城?紫禁城在建筑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4)学习了中国古代这些宏伟的建筑后,你有何感想?
1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 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如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 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BBBA 6-10CDDBD 11-15DDCDA
二. 非选择题
16. (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368年。
(2)2005年。
(3)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传统:和平外交,友好往来。
(4)戚继光抗击倭寇。结果: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精神:反映了戚继光驱逐倭寇. 保卫海防. 拯救百姓于水火,不一味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精神。
17. (1) ②;政治职能突出,体现皇权至上等。
(2)长城。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军事防御。
(3)元. 明. 清三朝。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 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4)这些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言之有理即可)
18. (1)明太祖;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八股取士. 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王朝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