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哪一项事件与明太祖无关 ( ) A. 参加反无大起义 B. 建立明朝 C. 设三司 D. 设东厂 2.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 )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杀人者死 C. 均田免粮 D. 起兵为百姓 3. 17世纪初,建立清政权,后入关统一全国的是( ) A. 契丹族 B. 党项族 C. 蒙古族 D. 东北女真族 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林则徐 5.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下列属于乾隆皇帝政绩的是( ) A.册封达赖五世 B.收复台湾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6.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回族形成 D.设置驻藏大臣 7. 《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使用机器生产 B.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8. 以下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 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 B. 推广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 C.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 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9. 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县( 今山东宁津县 )大柳镇的统泰升记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100多人。江宁( 今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这充分表明(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10.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这种转变始于( ) A. 设置进士科 B. 八股取士 C. 开创殿试和武举 D. 设置明经科 11. 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这部戏剧的作者是( ) A.汤显祖 B.马致远 C.关汉卿 D.施耐庵 12. 《荷马史诗》《战争与和平》《红楼梦》这三部文学作品在史学上的共同价值是( ) A.反映了所在国一定时期的社会图景 B.展现了所在国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 C.揭示了封建制即将没落的历史趋势 D.再现了世界史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13.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改革行省制 B. 创设三省六部制 C. 废除宰相制 D. 设置军机处 14. 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一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军机处 15. 清朝初年,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是( ) A.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对外贸易 B.对外贸易不利国家的稳定 C.中国科技发达,不需引进吸收外国近代先进科学技术 D.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 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材料二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 满. 蒙. 回. 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四 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宣扬的 “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材料五 2016年5月20日,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在其就职演说中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核就是一个中国)。 ——《新闻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 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为了形成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行政长官管辖西藏. 新疆地区? (3)材料三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台湾收复后,清政府于哪一年设置台湾府? 它的设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4)举出中国古代史上除郑成功以外两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 (5)材料四和材料五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当前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卷十九《百官宫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 秦汉时期,城乡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百官之职”中负责检察的官职名称. 材料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加强的趋势,你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加强的后果是什么? 18.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 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2)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 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3分) 材料三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 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4)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6)结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CDBD 6-10DDAAB 11-15AACDD 二. 非选择题 16. (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2)驻藏大臣. 伊犁将军。 (3)荷兰。1684年。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4)戚继光抗倭,康熙帝抗击沙俄(或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 (5)港澳回归。 阻碍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或美日等国干涉)。 17. (1)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御史大夫;隋朝隋炀帝。 (3)加强君权,防止丞相专权。 (4)闭塞视听,导致农民起义等。 18.(1)韩非子 (2)秦;焚书坑儒汉: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家教育。 (3)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4)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秦朝;废除:明朝。 (5)军机处。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6)辛亥革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