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 “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3.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A.增开更多的沿海城市为通商口岸 B.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经商传教 C.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和永久居住 D.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5. 清朝时期,我国有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他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就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李自成 D.左宗棠 6.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谁临终前的名言?( ) A.关天培 B.洪秀全 C.邓世昌 D.徐骧 7.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被称为“大陆政策”。这一政策在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不久便作用于中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日本“大陆政策”对中国影响的是( )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香港岛给日本 ③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④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下列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表明农民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清政府“招抚”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 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 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 10.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 ) 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近代企业 C.举办新式学堂 D.结束封建帝制 11.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2.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13.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14.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5. 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 (2)这一时期列强强迫中国主要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有何影响? (3)在近代,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举出其中两个代表人物,并说说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从此次事件当中,我们能看到什么运动在当时已经破产?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4)“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想当年印度、土耳其等大小守旧之国,没有一个能保全自身的;而普鲁士有强国会,终于打败法国报了一箭之仇,日本有保国会,终于完成维新变法。我们四万万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希望呢? ——强学会宣言(1895年8月,作者康有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成立强学会的背景。 (2)“要使四万万中国人有希望”,康有为认为应该怎么办? 材料二 1898年6~9月,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①发展农工商业;②开办新式学堂;③开放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④训练新式海陆军;⑤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⑥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⑦修筑铁路;⑧采购西洋枪炮。 (3)请把材料二中的变法法令按类别填在下表(只填序号)。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材料三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CDA 6-10CAACB 11-15BCDBA 二、非选择题 16.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影响:《南京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民族的危机。《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林则徐、邓世昌、左宗堂(写出两个即可);刚直不阿,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报效国家等精神。(说明:只要说得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17. (1)1896年。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3)洋务运动。原因: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 (4)答案合理即可 18.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实行维新变法。 (3)③⑥;①⑦;④⑧;②⑤ (4)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