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③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以下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果,其中属于福建省的是( )
A.沈阳飞机制造厂 B.鞍山钢铁公司
C.鹰厦铁路 D.克拉玛依油田
4.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城乡选举的“同票同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5.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6. 阅读右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7. 以下是建国后的某一时期出现的现象:绿军装成为革命、造反的象征,受到人们的青睐。穿戴华丽被视为“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并受到严厉批判。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 )
A.镇压反革命运动时期?
B.反右派斗争时期?
C.“三反”运动时期?
D.“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8. “文革”期间经济建设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有( )
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努力
②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⑧④ D.①
9. 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知道思想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10. 新的农业体制在1979年12月后的两年间生效了,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这种“新的农业体制”是指( )
A.农业集体化 B.人民公社制度
C.土地私有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下列城市既是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城市,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厦门
12.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4. 2016年5月20日,针对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演讲一事,国台办发言人重申了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即(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互联互通
C.共同应对南海危机 D.禁止台湾拥有核武器
15.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
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
(2)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二,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有哪些弊端?
(4)材料三反映了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怎么样?为什么?
(5)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自《复兴之路》(中)
(1)据材料一,图7中“改革”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律?
(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
18. 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提及的清朝驻藏机构是哪位皇帝创设的?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⑵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
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
材料三 1861年2月4日,美国南部诸州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政权,定名为“美利坚诸州同盟”。3月1日,又通过了永久宪法。
——据李龙、魏腊云《<中国反分裂国家法>与美国<反脱离联邦法>的比较研究》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此,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CC 6-10CDAAD 11-15DDDAA
二、非选择题
16. (1)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
(2)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影响:略。
(3)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4)热烈拥护。因为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5)启发: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劳动者积极性是否高涨对生产的影响。
17.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合作化运动。
(3)有利于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4)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18. (1)雍正皇帝。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理论:“一国两制”。
依据: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
(3)历史现象:美国南方分裂国家(或“南部诸州退出联邦”)。
重大措施:用武力维护联邦统一;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提高人民群众(包括黑奴)维护联邦统一的积极性(若答出“颁布《反脱离联邦法》,用法律手段维护联邦统一”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